问道宜兴二首(其一)

买田阳羡说东坡,想见溪山胜槩多。

曾是中营誇绣帽,尚传遗庙锁雕戈。

斩蛟义槩人犹记,化蝠仙踪事易讹。

我欲问津先访古,古灵题迹试摩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在阳羡买田,人们常提起东坡的故事,想象那里的山水景色一定非常优美。
他曾以中军将领的身份,佩戴华丽的绣帽,如今他的遗迹庙宇还保存着锁住兵器的雕像,象征着他的英勇事迹。
人们至今仍记得他斩蛟的侠义行为,但他化身为蝙蝠的传说却容易被误传。
我想要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首先要探访古老的遗迹,尝试去触摸那些古人的题字和痕迹。

注释

阳羡:地名,在今江苏宜兴一带,与苏轼有关。
东坡:指苏轼,因其在黄州贬谪期间有《东坡集》。
中营:古代军队中的中军指挥官。
绣帽:古代高级官员的装饰,象征地位和荣耀。
遗庙:指纪念某人的庙宇。
雕戈:雕刻装饰的兵器,象征英雄的事迹。
斩蛟:古代神话中苏轼的英勇行为,可能指除妖或治水。
化蝠: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变化,可能是苏轼的仙化形象。
问津:询问路径,比喻寻求历史或知识。
访古:探访古老的文化和遗迹。
古灵:指古人的精神或智慧。
摩挲:抚摸,这里指亲自感受或研究古迹。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所作的《问道宜兴二首(其一)》。诗人以苏东坡买田阳羡的故事为引子,表达了对宜兴山水的向往和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兴趣。"买田阳羡说东坡"一句,点出苏东坡的文人风流与宜兴之地的渊源。接下来的"想见溪山胜槩多",描绘了宜兴山水之美,暗示着丰富的自然景观。

"曾是中营誇绣帽",提及古代的军事荣耀,可能是指宜兴曾有辉煌的历史,如绣帽般的军功。"尚传遗庙锁雕戈"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地方的遗迹和历史传承,透露出一种庄重与神秘感。

"斩蛟义槩人犹记",通过"斩蛟"的典故,赞美了当地人民的英勇事迹,这些传说至今仍被人们怀念。"化蝠仙踪事易讹"则暗示着关于仙人的传说在流传过程中可能有所变化,增添了神秘色彩。

最后两句"我欲问津先访古,古灵题迹试摩挲",表达了诗人自己想要亲自探寻宜兴古迹的愿望,希望通过实地考察来感受和理解这里的深厚历史文化。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宜兴历史文化的敬仰和探索精神。

收录诗词(770)

岳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文学家。晚号倦翁。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宋宁宗时,以奉议郎权发遣嘉兴军府兼管内劝农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兴,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为承务郎监镇江府户部大军仓,历光禄丞、司农寺主簿、军器监丞、司农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兴。十二年,为承议郎、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十四年,除军器监、淮东总领。宝庆三年(公元1227),为户部侍郎、淮东总领兼制置使

  • 字:肃之
  • 号:亦斋
  • 籍贯:相州汤阴(今属河南)
  • 生卒年:公元1183~公元1243

相关古诗词

初还故居

元是庐山莫逆交,宫亭西畔着衡茅。

盟鸥似怯经新浪,怨鹤还知宿故巢。

一沼种莲衣可制,万竿脱箨杖轻敲。

不须海若逌然笑,乞与杯堂乐芥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肴]韵

张公洞二首(其二)

驴迹惊初践,鹰盘若有灵。

石桥通便户,金钥锁朱庭。

滴乳看成像,登台仍刻铭。

更怜国山字,真欲比云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张公洞二首(其一)

祚纪千龄运,名标二代仙。

鹊鸣应徙地,蝠化已先天。

风洞疑无底,丹炉信有缘。

祇应岩下弈,为我一跫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杨梅

渰历三家市,梅垂万颗酸。

烽池看火树,嵝室试金丹。

风露盈篮重,冰霜透齿寒。

它杨应不类,留与子云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