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四首(其三)

风入疏林月半横,秋声一夜壮心惊。

柴桑故自饶归兴,中散由来少宦情。

名利百年身易老,文章千古事难成。

恩深未报惭明主,苦忆深山桂树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慎行所作的《秋怀四首》之三,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功名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首句“风入疏林月半横”,描绘了秋夜微风吹拂稀疏树林,月光斜挂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氛围。次句“秋声一夜壮心惊”,则以秋夜的声响触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使得原本壮志满怀的心灵在一夜之间感到震撼,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

接着,“柴桑故自饶归兴,中散由来少宦情”两句,运用典故,借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和嵇康(字叔夜,世称中散大夫)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仕途的淡泊态度。陶渊明因不满官场黑暗而辞官归隐,嵇康则因不愿妥协而选择远离官场,这两人都体现了对自由与个性的追求。

“名利百年身易老,文章千古事难成”两句,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功名的虚幻。诗人认为,追求名利虽然可以让人在短暂的一生中获得一些物质或社会地位上的满足,但这些都终将随时间消逝;相比之下,创作文章虽不易成就,却能流传千古,留下精神的永恒。

最后,“恩深未报惭明主,苦忆深山桂树生”表达了诗人对未能尽忠报国的愧疚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怀念。诗人可能意识到自己未能充分履行对国家的责任,内心充满愧疚,同时又渴望回到那片让他心灵得到慰藉的深山之中,与自然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个人价值以及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独到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1364)

于慎行(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更字无垢。于慎思弟。隆庆二年进士。万历初历修撰、日讲官,以论张居正“夺情”,触其怒。以疾归。居正死后复起。时居正家被抄没,慎行劝任其事者应念居正母及诸子颠沛可伤。累迁礼部尚书。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以请神宗早立太子,去官家居十余年。万历三十五年,廷推阁臣,以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以病不能任职。旋卒,谥文定。学问贯穿百家,通晓掌故。与冯琦并为一时文学之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

  • 字:可远
  • 籍贯:明山东东阿
  • 生卒年:1545—1607

相关古诗词

秋怀四首(其四)

旧隐林皋几放歌,蓬玄西洞长烟萝。

清溪日落鱼梁出,翠嶂天长鸟道过。

醉里白云挥袖满,秋来明月倚阑多。

不辞便作风尘客,鹤怨猿惊可奈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秋日荅李本宁太史秦中四首(其一)

西风萧索五城秋,望断秦关感旧游。

一自宫砖虚日影,至今仙署想风流。

鸿归上苑书重到,月落枫林梦亦愁。

闻道龙门连太华,何人得并李膺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秋日荅李本宁太史秦中四首(其二)

斗畔何年少岁星,搴帷聊复试传经。

关门气自车边紫,太乙藜从阁上青。

忽见双鱼传札素,疑闻三鳣落阶庭。

不知玉女峰头座,可许生徒隔帐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秋日荅李本宁太史秦中四首(其三)

憭慄霜天万木声,愁看落叶太纵横。

青山已自盈秋色,白眼从来冷世情。

经术但传秦博士,疏狂莫笑鲁儒生。

加餐郑重劳相念,祗有庭兰梦未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