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交代赵寺丞乐语口号

帝教云牧重云山,柱辄清朝玉立班。

八月星槎来海上,九天藜杖照人间。

烦公政事文章手,开此江山父老颜。

若到西湖应记取,明年此日看徵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皇帝命令在重云山上放牧,官员们清晨整齐排列如玉立的班次。
八月时分,如同星槎驶向海面,九天之上藜杖光芒照亮人间。
请您以政务和文章的手法,展现国家的繁荣,让百姓欢颜。
如果来到西湖,请记住这个日子,明年的此时再来欣赏美景。

注释

帝教:皇帝的命令或教导。
云牧:在云雾缭绕的山上放牧,比喻治理国家。
玉立班:形容官员们整齐有序的样子。
星槎:古代神话中的仙槎,此处指星辰般的船只。
藜杖:藜草做的拐杖,象征长寿或仙人。
江山:国家的领土和人民。
徵环:古代的一种圆形玉佩,象征美好的回忆或约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宴会氛围的渲染,展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秩序与和谐美好的追求。

"帝教云牧重云山,柱辄清朝玉立班。" 这两句以宏伟壮丽的语言描绘了一场宴会的宏大背景,其中“帝教”暗示着一种至高无上的权威与秩序,“云牧”则是对宴会举办地点的生动比喻,而“柱辄清朝玉立班”则形象地描绘了一种庄重而纯洁的场景。

"八月星槎来海上,九天藜杖照人间。" 这两句通过对星辰与神异植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超自然、祥和的气氛。“八月”指的是时节,“星槎”则是对夜空中繁星点点的美好描述;“九天藜杖”则是一种传说中的神物,它的出现象征着吉祥与福祉。

"烦公政事文章手,开此江山父老颜。"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乐的美好愿望。“烦公”指的是官府中的公正之士,“政事文章手”则形象地描绘了一位德才兼备的理想官员;“开此江山父老颜”则是对和谐社会状态的一种展望,希望通过良好的政治管理,让百姓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若到西湖应记取,明年此日看徵环。" 这两句则是一种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期待与寄托。“若到西湖”暗示着诗人对于未来的探索与展望,而“明年此日看徵环”则是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见证到一种循环往复、永恒不变的美好局面。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的描写,寄寓着诗人对于社会和谐与政治清明的理想追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与生命之循环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408)

牟巘(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二二七~一三一一),一字献之,学者称陵阳先生,徙居湖州(今属浙江)。以父荫入仕,曾为浙柬提刑。理宗朝,累官大理少卿,以忤贾似道去官。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陷临安,即杜门不出,隐居凡三十六年,卒年八十五。有《陵阳集》二十四卷(其中诗六卷)。事见《宋元学案》卷八○,清光绪《井研县志》卷三一有传。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乾隆十二年周永年刻《陵阳先生集》(简称周本)、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底本诗集外之诗及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 字:献甫
  • 籍贯:井研(今属四川)

相关古诗词

宴安抚洪尚书乐语口号

雕戈红旆辔如丝,暂为君王镇左畿。

下鹄池边新有诏,卧龙山畔又催归。

共看阁老今黄闼,却笑门生也绣衣。

起舞祝公千岁寿,蓬莱云气正霏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宴黄倅乐语口号

向来南岳凤曾鸣,再驾缇屏又一星。

文物君谟丹荔谱,江山白傅百花亭。

舂容相与频呼斝,肯綮争看妙发硎。

紫橐青毡吾旧物,孔鸾行矣集明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挽王厚斋尚书(其三)

文献遗诸老,风霜鲁殿馀。

斯人不可赎,吾道意何如。

永念年家好,曾联选部居。

无由陪缟送,东望泪沾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挽王厚斋尚书(其二)

开庆言容悦,咸淳奏直前。

每逢时宰怒,自保哲人全。

垂世三千卷,归田二十年。

汾亭有遗操,独拍泪潸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