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张翥所作的《衡山福严寺二十三题为梓上人赋(其十二)目云亭》。诗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衡山福严寺中的目云亭及其周边环境。"两公俱古佛"暗示了塔寺的历史悠久,仿佛有古代高僧的遗风;"遗迹在新亭"表达了对先贤留下的禅意遗迹的敬仰。接下来的两句,"塔寺疑神造,山川本地灵",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融,以及山川的灵秀之气。
"峰秋阳雁断,潭暮雨龙腥",通过描绘秋天峰顶的雁影稀疏和傍晚潭水的雨后气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最后两句"老宿忘言久,閒抛案上经",则体现了寺庙生活的寂寥与修行者的超然心境,老僧沉浸在无言的禅定中,将日常经书随意放置一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怀,寓禅意于山水之间,展现了衡山福严寺的独特风貌和禅宗文化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