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古

畴昔读南史,实壮盱眙城。

佛狸百万师,饮马长江滨。

两淮无立草,何况兖与青。

玄漠弃军走,义恭议南奔。

盱眙弹丸地,气足吞虏人。

臧质固勇悍,沈璞何英英。

封溲怒致敌,杀尸与城平。

三旬锐尽退,中国威始伸。

夕阳登南岭,山腰垒星星。

如环连复断,心疑城郭形。

鞭视询父老,果云古城根。

人和固第一,地利亦非轻。

如此据高险,兵士有所凭。

所以虏势众,仰攻势不能。

土山既难栖,冲车颓数升。

不然虏百万,肉薄何难登。

忠如常山守,竟遭禄山烹。

思政守长社,终于城溃奔。

人地两相济,负隅虎敢撄。

我昔长淮来,县在山之阴。

惊讶卑散甚,今始豁心情。

于兹知古人,形胜咫尺争。

奈何无远谋,自撤金陵屏。

有险不肯踞,坐令寇纵横。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李寄所作的《怀古》。诗中描绘了历史上的盱眙之战,通过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与残酷。

诗人首先提到自己过去阅读南史时对盱眙城的壮丽印象,接着描述了北魏军队在长江边饮马的情景,以及两淮地区的荒凉景象。随后,诗人提到了南朝将领们在盱眙的英勇表现,如臧质、沈璞等人的英勇和智慧,以及他们在战斗中的出色表现。诗人特别赞扬了他们如何利用地形优势,以少胜多,最终迫使敌人撤退,恢复了中原的尊严。

诗中还提到了夕阳下的南岭,以及古老的城墙遗迹,通过这些具体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古代战争中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反思了历史上的决策失误,如放弃有利的地理位置,导致国家的防御力量削弱,最终让敌人肆意横行。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激烈场面,也蕴含了对历史教训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古人智慧和勇气的赞美,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收录诗词(232)

李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舟发旧县雨泊复行

二月淮水绿,兹游喜再逢。

半帆风力稳,群树雨声浓。

鱼贱倾篮买,舟行起碇从。

沧波相对浴,白鸟巧仪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晚投双沟大雨

风帆开不远,瞑色入清淮。

舟就渔灯泊,钟从燕市来。

鼍鸣应夜雨,龙蛰待春雷。

客睡难成梦,孤肠易九回。

形式: 五言律诗

重次濠城

天意倾元运,黎民正倒悬。

沛丰占王气,谯宋识星躔。

云护真龙起,谋资一剑先。

剪除狼虎尽,衽席孑遗全。

洗足驱群勇,张罗服众贤。

岂知尘扰扰,早已念惓惓。

日月光辉始,山河洗濯然。

偏安闻蜀汉,薄伐待周宣。

鼎卜东都日,期踰入百年。

再浮淮泗棹,目断古城边。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淮岸无仙树,惟杨柳种皆成行,一林千百株,堆云泻浪,绿映水天,而长河卫北岸倍多,因口占一绝

茅檐土屋黄沙岸,门对清淮不次开。

领略春风无限好,一林杨柳绿云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