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龟山先寄少冯亢之

贴贴淮不动,翻翻雁能鸣。

强垂投老鬓,又过盱眙城。

僧伽饱知我,大小身后名。

快作鼓考考,要听随堂声。

都梁吕少冯,维吾佳友生。

更招虞仲子,共看金盆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翻译

贴着淮河水面静止不流,雁群飞过却发出鸣叫声响。
我勉强支撑老迈之躯,又经过盱眙这座古城。
僧伽深知我的一切,无论是大是小,身后名声如何。
赶快击鼓热闹起来,好让我听到满堂的欢声笑语。
都梁的吕少冯,是我优秀的朋友。
再邀请虞仲子一起来,共同见证金盆中的美酒倾泻。

注释

贴贴:形容水面平静。
淮:淮河,中国东部河流。
翻翻:形容雁群飞过的动态。
盱眙城:地名,位于中国江苏省。
僧伽:佛教僧侣的通称。
鼓考考:形容热闹的鼓声。
维吾:指诗人自己。
佳友生:好朋友。
虞仲子: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熟人。
金盆倾:比喻美酒盛满或倾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则礼的作品,名为《发龟山先寄少冯亢之》。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谊和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贴贴淮不动,翻翻雁能鸣"两句,描写了秋天的景象,河水平静无波,只有时而飞过的雁叫声打破寂静。这里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刻画,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接下来的"强垂投老鬓,又过盱眙城",则是诗人对自己年华渐老、发鬓转白的自嘲,同时也提及了行迹所至之地——盱眙城,这里可能隐含着诗人的游历感怀。

"僧伽饱知我,大小身后名"一句中,"僧伽"指的是佛教中的僧人,而"饱知我"则是说僧人对自己有深刻的了解。"大小身后名"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然态度,认为这些都是身后之物,不必过于在意。

"快作鼓考考,要听随堂声"这两句,是对友人的劝勉,希望朋友能够抓紧时间,像击打鼓一样勤奋地努力,并且要倾听周围的声音,也许是自然的启示,或是人生的智慧。

最后,"都梁吕少冯,维吾佳友生。更招虞仲子,共看金盆倾"两句中,诗人提到了友人的名字,并邀请他们一起欣赏美好的事物,"金盆倾"可能是指某种精致的器皿或是自然界中的壮丽景色。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和友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与珍视,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宁静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351)

吴则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1121年字子副,富川(一作永兴。生年不详,卒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以父荫入仕。会为军器监主簿,因事谪荆州。官至直秘阁,知虢州。工诗,与唐庚、曾纡、陈道诸名士唱和。晚年居豫章,自号北湖居士。则礼著有北湖集十卷,长短句一卷,《书录解题》并傅于代

  • 籍贯:今湖北阳新)

相关古诗词

古殿珠

塞上归来两鬓蓬,饱知边马依北风。

从他垂棘连城璧,乞我僧伽古殿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归自河西泛舟东下示坰

露湿船篷今夜凉,秋风端已洒衣裳。

渐炊大甑长腰米,共说平生细肋羊。

试问锦貂看射虎,何如乌几听鸣桹。

真须快捉蟹螯去,处处休吟古战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永城道中

聊挟儒生书,更打衲子包。

五斗亦何直,老夫今二毛。

道边霜鬓翁,煮茗浇我劳。

大笑陶渊明,罢官缘折腰。

奴辈不解事,叹息腹屡枵。

归来买大甑,炊饭谢汝曹。

形式: 古风

田不伐玉磬歌

田侯玉磬何瑰奇,吴子见之俄朵颐。

宣王石鼓气忽丧,摩挲篆刻还嗟咨。

作止休论惟柷敔,曾窥两阶舞干羽。

常临罍洗荐清庙,获迩天球亲簋簠。

缅怀戛击良匪遥,少师汝曹疑可招。

老儒讵复知肉味,惝恍便欲闻箫韶。

正声初淫器益讹,九州渐渐婴兵戈。

鬼神愤惋莫得秘,直恐世上遭诋诃。

田侯悯我形影孤,明眼常云绝代无。

是事宁殊衲衣底,启齿须逢袒臂胡。

即今陛下圣且仁,律吕从来恶夺伦。

克谐八音有夔在,独惊尧颡如高辛。

人间讵睹荆山璞,珷玞难言合雕琢。

凭君持入古银台,似说太常修雅乐。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