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其六)

吾山一何高,清凉屹相望。

龙头出白塔,佛屋压青嶂。

云光见秋半,旭日发豪相。

峨峨宝楼阁,金界俨龙象。

乡曲二十年,香火阙瞻向。

金花香绵芊,梦想云雨上。

福田行欲近,重为诗酒障。

终当陟层巅,放眼天宇旷。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读书山上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的高峻与清凉,以及山中建筑的庄严与宏伟。诗人以“吾山一何高”开篇,直接点出了山的雄伟气势,随后通过“清凉屹相望”进一步强调了山的静谧与凉爽。

接着,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如“龙头出白塔”,形象地描绘了山中白塔的高耸,仿佛是山的龙头;“佛屋压青嶂”,则表现了寺庙建筑的雄伟,仿佛压在青色山峰之上。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融入了宗教文化的元素,增添了诗作的文化内涵。

“云光见秋半,旭日发豪相”两句,将视线从山景转向天空,描绘了秋天的云彩与早晨的阳光,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接下来,“峨峨宝楼阁,金界俨龙象”则转入对山中建筑的描写,通过“峨峨”、“金界”等词语,突出了建筑的庄严与辉煌,同时也暗示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山中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乡曲二十年,香火阙瞻向。金花香绵芊,梦想云雨上。福田行欲近,重为诗酒障。”这几句诗反映了诗人长期远离家乡,渴望回到山中,与自然和文化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同时,诗人也表达了通过诗歌和美酒来寄托情感的愿望,体现了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魅力,也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思考,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梨花海棠二首(其一)

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

春工惜天真,玉颊洗风露。

素月淡相映,萧然见风度。

恨无尘外人,为续雪香句。

孤芳忌太洁,莫遣凡卉妒。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梨花海棠二首(其二)

妍花红粉妆,意态工媚妩。

窈窕春风前,霞衣欲轻举。

金盘渺华屋,国艳徒自许。

依依如有意,脉脉不得语。

诗人太冷落,愁绝残春雨。

形式: 古风

题张左丞家范宽秋山横幅

层崖閟长阴,细径缘绝巘。

梯云阑干峻,廓廓清眺展。

斜阳半天赤,飞鸟大江远。

清霜张秋气,草树生意剪。

风雪斫坚敌,旗旆纷仆偃。

峥嵘峰峦出,莽苍林薄晚。

盘盘范家笔,老怀寄高蹇。

经营入惨淡,得处乃萧散。

嵩丘动归兴,突兀青在眼。

何时卧云身,团茅遂疏懒。

形式: 古风

宿张靖田家

川涂尽坡陀,岭路入荒梗。

微茫望烟火,向背得庐井。

残民安朴陋,倦客喜幽屏。

儿童闻叩扉,租吏有馀警。

两崖纷丛薄,砂石立顽犷。

湍流落空嵌,百折不容骋。

山深饶风露,夜气凄以耿。

园花淡相望,边月空照影。

深居苦不早,素发忽垂领。

谁谓林野人,兹焉惜清景。

形式: 古风 押[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