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海涛亭三首(其三)

风涛亭下万山低,度壑缘厓信杖䉫。

杜若波澄池凤浴,桄榔月皎峡猿啼。

灵源有物云应护,大顶通霄路不迷。

谁颂观音初出世,铿锵钟鼓石门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风涛亭下群山显得矮小,沿着山谷和崖壁拄杖而行。
杜若在清澈的池水中,凤凰仿佛在沐浴,月光下的桄榔树格外明亮,峡谷中传来猿猴的啼声。
神灵之源似乎有神秘力量保护,登顶之路直通霄汉,不会迷失方向。
谁能歌颂观音菩萨初次显现世间,那钟鼓声在石门西边清脆回荡。

注释

风涛亭:亭子位于风浪之中。
万山:众多的山峰。
度壑:穿越山谷。
缘厓:沿着悬崖。
信杖:拄杖而行。
杜若:一种香草。
波澄:水面平静如镜。
池凤:池中的凤凰(可能象征吉祥)。
桄榔:热带植物,月光下显得洁白。
皎:明亮。
峡猿:峡谷中的猿猴。
灵源:神圣的水源或灵地。
云应护:云雾似乎在守护。
大顶:山顶。
通霄:直通霄汉。
路不迷:道路清晰不迷。
观音:佛教中的慈悲女神。
初出世:初次显现于世间。
铿锵:声音响亮。
钟鼓:寺庙中的钟鼓。
石门西:石门的西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风涛亭下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首句“风涛亭下万山低”,展现了亭子下方群山环绕,被浩渺的风涛所震撼的场景。诗人沿着险峻的山谷和崖壁前行,“度壑缘厓信杖䉫”,表现出探索者的坚定与谨慎。

接下来两句“杜若波澄池凤浴,桄榔月皎峡猿啼”,通过杜若(一种水生植物)清澈的池塘和池中沐浴的凤凰,以及月光下桄榔树和哀婉的猿啼,营造出宁静而幽深的意境。这里寓言着仙凡之境,寓意着超脱尘世的清静。

“灵源有物云应护,大顶通霄路不迷”进一步强调了此地的神圣与指引性,似乎自然之力在守护着这片灵地,而登顶之路虽高峻,却不会使人迷失方向。

最后,诗人以“谁颂观音初出世,铿锵钟鼓石门西”收尾,表达了对观音菩萨的敬仰,暗示此处可能有佛教圣地,钟鼓声从石门西边传来,增添了庄重与神圣的气氛,也暗含了对观音菩萨初次显现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风涛亭的自然景观,融入了宗教意蕴,给人以深远的思考和敬畏之情。

收录诗词(392)

谢肃(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朝鲤图

鱼品不胜多,而鲤为之宗。

曷为此独贵,无乃能为龙。

一跃浪千级,一嘘云万重。

变化须臾间,神妙无终穷。

其他点额辈,不敢攀高踪。

维人亦如是,拔萃斯为雄。

圣师名其子,勉以德业崇。

我作朝鲤图,一鲤居其中。

众鲤竞趋之,若效臣子恭。

巨鳜独不朝,悍然欲争锋。

可怜汝无识,不揆资凡庸。

一生只为鱼,鲤岂汝可同。

我亦不如鲤,年老无成功。

时时展此卷,著鞭期变通。

形式: 古风

题豢龙图

良马苦羁絷,巨鱼畏网罟。

神龙独超轶,威燄莫能禦。

嘘为寒空云,散作无边雨。

能幽复能明,可敬不可侮。

如何豢龙氏,狎玩等儿女。

巍然受其朝,劲气金石沮。

龙兮丧其魄,听命无敢拒。

矧复察秋毫,洞见龙肺腑。

饮食不强致,嗜好随所取。

日日饱甘滋,驯伏固其所。

谁谓有馀知,拘牵乃如许。

人生天地间,良心实为主。

利欲汩其真,甘与俗子伍。

胡不鉴此图,保养虚明府。

道义有真乐,不羡圭与组。

于我如浮云,服膺圣师语。

吾家素风在,辛苦立门户。

勇决早抽身,从我涉幽圃。

形式: 古风

赠吴氏甥二首(其一)

男儿何所急,为学要立志。

此志苟坚彊,天下无难事。

超然贵于物,万善无不备。

厥初本高明,有过则昏蔽。

但能改其过,辉光照无际。

厥初本笃实,有过则虚伪。

但能改其过,金玉等精粹。

改过贵乎勇,不勇真自弃。

有过如坑阱,改过如平地。

平地可安行,坑阱宜急避。

事亲贵乎孝,事长贵乎弟。

是为立身本,奉承无失坠。

门户久衰颓,盍作兴起计。

是心通神明,勿使形骸累。

持之久而纯,百福如川至。

形式: 古风

赠吴氏甥二首(其二)

农夫力耕耘,岁功必倍收。

吾儒用心苦,学业亦有秋。

圣贤有遗训,好古敏以求。

韦编至三绝,发愤穷深幽。

寝食俱相忘,此志何时休。

矧今后生辈,未脱童丱俦。

刻苦犹不足,讵可思悠悠。

而母早孀居,其穷未易瘳。

殷勤抚二子,不暇为身谋。

杂然万马群,望尔为骅骝。

翕如众乐奏,望尔为天球。

勿云年尚幼,岁月如川流。

及今不加鞭,壮大徒包羞。

轻璧惜寸阴,前哲勤进修。

勉尔务谨重,戒尔无轻浮。

人百己千之,庶解而母忧。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