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玉女(其二)王显之席上

料峭寒生,知是那番花信。算来都为,惜花人做恨。

看犹未足,早觉枝头吹尽。曲栏幽榭,乱红成阵。

酾酒花前,试停杯、与细问。褪香销粉,问东君怎忍。

韶华过半,谩赢得、几场春困。厌厌空自,为花愁损。

形式: 词牌: 传言玉女

翻译

料峭的寒气中,感觉到是哪一阵花开的消息。算起来,这都是因为爱花的人心中充满遗憾。
欣赏还不够,就已察觉花朵已在枝头凋零殆尽。曲折的栏杆和幽静的水榭,满眼都是纷飞的落红。
在花前斟酒,试着停下杯子,仔细询问。花瓣褪色,香气消散,我问春天之神怎能忍心这样的凋零。
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一半,徒然换来几次春困。满怀愁绪,只因对花的怜惜而日渐消瘦。

注释

料峭:形容微寒的样子,多用于初春。
花信:指花开的信息,古人以十二种花的开放来标志时节。
惜花人:指爱花之人,对花有深厚感情的人。
吹尽:形容花朵被风吹落。
曲栏幽榭:弯曲的栏杆和幽静的水边建筑。
东君:古代神话中的春神。
韶华:美好的时光,青春年华。
谩赢得:徒然获得,白白得到。
春困:春天疲倦,形容春困无神。
厌厌:形容愁苦或疲倦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花前吟啸的图景,诗人通过对花的观察和感慨,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惆怅之情。首句“料峭寒生,知是那番花信”中,“料峭寒生”指的是春天气候转暖,万物复苏,而“那番花信”则暗示诗人对某种特定的花朵有所期待或留恋。

接着的“算来都为,惜花人做恨”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因为担心花朵凋谢而产生的忧愁。这种忧愁是出于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和无力回天的无奈。

“看犹未足,早觉枝头吹尽”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常的感觉,尽管诗人还在努力欣赏,但花朵却早已随风飘散。这里的“犹未足”表明诗人的不舍和留恋,而“早觉枝头吹尽”则是对时间易逝的无情写照。

“曲栏幽榭,乱红成阵”描绘了一幅花瓣随风纷飞的画面,“曲栏幽榭”营造了一个隐蔽而静谧的空间,而“乱红成阵”则展示了花朵凋零后的壮观景象。

“酾酒花前,试停杯、与细问”中的“酾酒”意味着诗人在花前举杯,似乎是在用饮酒来暂时忘却忧愁。然而,“试停杯、与细问”则透露了诗人并不满足于表面的欢乐,而是想要深入探讨生命和时间的意义。

“褪香销粉,问东君怎忍”中的“褪香销粉”形容花朵失去了它们的芬芳,“问东君”则是在质疑自然界(东君)为何允许这些美好事物凋零。

最后,“韶华过半,谩赢得、几场春困。厌厌空自,為花愁损。”诗人感慨于春光易逝,自己似乎也只赢得了几次与春天的短暂相遇。这份相遇让诗人感到“厌厌空自”——一种深深的寂寞和无奈,而这种情绪又因为对花的愁绪而加倍。

收录诗词(173)

杨无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 字:无咎
  • 籍贯:自号逃禅老
  • 生卒年:1097~1171

相关古诗词

传言玉女(其一)许永之以水仙、瑞香、黄香梅、幽兰同坐,名生四和,即席赋此

小院春长,整整绣帘低轴。异葩幽艳,满千瓶百斛。

珠钿翠佩,尘袜锦笼环簇。日烘风和,奈何芬馥。

凤髓龙津,觉从前、气味俗。夜阑人醉,引春葱兢□。

只愁飞去,暗与行云相逐。月娥好在,为歌新曲。

形式: 词牌: 传言玉女

多丽.中秋

晚风清,淡云卷尽轻罗。

看银蟾、初离海上,万里碧汉澄波。

碾云衢、玉轮缓驾,照山影、宝镜新磨。

光彻庭除,寒生绮席,无聊清兴助吟哦。

共宴赏、明宵天气,晴晦又知他。

无眠处,衣濡湛露,目断明河。

念年来、青云失志,举头羞见嫦娥。

且高歌、细敲檀板,拚痛饮、频倒金荷。

断约他年,重挥大手,桂枝须斫最高柯。

恁时节、清光比似,今夕更应多。

功名事,到头须在,休用忙呵。

形式: 词牌: 多丽

好事近.黄琼

花里爱姚黄,琼苑旧曾相识。

不道风流种在,又一枝倾国。

拟图遮断倚阑人,休教妄攀摘。

其奈老来情减,负十分春色。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扫花游/扫地游

乳莺啭午。□好梦初醒,小轩清楚。水沈细缕。

趁游丝落絮,缓随风舞。罥起春心,又是愁云怨雨。

玉人去。遍徙倚旧时,曾并肩处。相望知几许。

纵远隔云山,不遮愁路。捧杯荐俎。

记低歌丽曲,共论心素。薄恨斜阳,不道离情最苦。

正凝伫。向谯门、又催笳鼓。

形式: 词牌: 扫地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