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恨

挂帆到何处,明月古扬州。

百计随愁尽,一生为客休。

干戈临暮境,风雨困春柔。

为问荀文若,能惭诸葛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扬帆航行将去向何方,目的地是古老的扬州城。
无论怎样努力,愁绪都难以排解,一生漂泊,仿佛已无处安身。
战争逼近了晚年的生活,风雨侵扰着春天的温柔。
试问像荀文若这样的人,是否会感到羞愧,比不上诸葛亮呢?

注释

挂帆:起航。
何处:哪里。
明月:明亮的月亮。
古扬州:古代的扬州。
百计:种种方法。
随愁尽:随着愁绪消散。
一生:一生一世。
为客:作为客人,指长期在外。
干戈:战争。
暮境:晚年。
风雨:风雨交加。
春柔:春天的温柔。
荀文若:荀彧,三国时期曹操的重要谋士。
惭:感到羞愧。
诸葛:诸葛亮,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所作的《书恨》。诗人以挂帆出行为起笔,描绘了一幅月夜航行至古扬州的画面,暗示了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接着,诗人表达了深深的愁绪,认为所有的努力和挣扎都随着愁苦而消磨殆尽,一生的时光都在客居他乡中度过。

“干戈临暮境”一句,暗指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使诗人的晚年生活更加艰难,而“风雨困春柔”则寓言了人生的坎坷与无奈,即使春天的温柔也无法抵挡风雨的侵袭。最后,诗人以历史人物荀彧和诸葛亮为例,提出疑问:在这样的困境中,自己是否能像荀彧那样,面对困境而不失尊严,或者能否达到诸葛亮那样的智者境界?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个人的漂泊经历和对历史人物的借喻,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和对自我价值的反思。

收录诗词(920)

晁说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伯以,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 字:以道
  •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 生卒年:1059年—1129年

相关古诗词

予既和圆机绅字长句复作寄孙显夫是初考之最高等也

鱼龙起伏初无度,下品曾为第一人。

鸿藻自甘戎幕掾,青云谁委玉阶绅。

命微夫子徒哀剧,天远灵均枉问因。

触事思君成苦调,遥怜烂醉剩阳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天宁节后二日集英殿赐燕辄成长句

诞弥阳月播阳春,万寿杯馀燕豆申。

殿角垂虹天意喜,壁缇交凤日华新。

星回毕雨金沙净,书发狄封玉甑陈。

何事升平楼寂寞,要将银岳共璘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引伴宣事惠诗六首过有褒称且及其叔子文之旧辄次韵为诗(其一)

白发萧条到海滨,秋风邂逅故园人。

三千红锦巧为帐,百万黄金肯买邻。

汉节陆离惊远俗,商歌窈窕会相亲。

男儿跃马横戈志,收入诗坛更绝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引伴宣事惠诗六首过有褒称且及其叔子文之旧辄次韵为诗(其二)

一世凄凉朋友恨,九原涕泪岁时深。

逢君若自传家法,顾我宁堪话此心。

却喜鸡鸣藏丽句,遥看凤阁散层阴。

几多故旧问衰悴,说似羸师不足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