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隐士在焦山三诏洞的生活情景,以及他与外界的微妙联系。诗人通过“畴昔”一词,暗示了这位隐士过去的岁月,他在洞中闭关修行,等待着外界的召唤。紫泥三到,象征着三次特别的邀请或任命,隐士面对这样的机会,却选择了坚守清风,不愿离开这海山之间宁静的环境。
“若教便逐蒲轮起”,这里使用了“蒲轮”的典故,指代高官厚禄的邀请,意为如果让这位隐士轻易接受世俗的诱惑,那么他将失去这份清风般的自由与宁静。“安得清风镇海山”,则表达了对这位隐士坚守自我、不为外物所动的赞美之情。清风象征着内心的纯净与自由,而“镇海山”则寓意着他的存在对于周围环境的正面影响,如同清风拂过山川,带来清凉与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士与世俗世界的两种生活方式,强调了个人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在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由方面的价值。诗人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邃的人生哲理,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有所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