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久别离》由清代诗人李锴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离别之苦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首句“淅淅梧桐叶,几向秋窗落”,以秋日梧桐落叶的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梧桐叶的飘落,不仅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也隐喻着时光的流逝和离别的无奈。
接着,“但见金井阴,欲朽银床索”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冷清与主人公内心的孤寂。金井阴暗,银床生锈,这些意象都暗示着时间的无情和生活的单调,同时也反映了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不满。
“关河不必远,边山不必近”,这两句看似矛盾,实则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无论亲人是在遥远的关河还是近在咫尺的边山,思念之情都同样强烈,体现了情感的普遍性和深沉性。
“乡心宛转托尺书,云中岂少南飞雁”,通过寄书和想象南飞的大雁,表达了主人公试图通过物质和自然界的象征来传达思念之情的努力。然而,即使在云中,也难以找到传递思念的途径,这更加深了主人公的孤独感和对远方亲人的渴望。
最后,“女萝与乔松,那得长相守。君心傥弃捐,一日即为久。”这两句诗表达了对爱情或友情长久不变的渴望,同时也揭示了对人性善变的忧虑。女萝与乔松的比喻,形象地展现了理想中的永恒与现实中的短暂,而“君心傥弃捐,一日即为久”的感慨,则是对人心易变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深刻地描绘了离别之痛和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情感脆弱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永恒与不变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