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

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愁悲。

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过去那些离乡求仕的人,他们也时常怀念自己的家乡,但是,他们最终都能在功成名就之后辞官荣归故里。
叹息自己的仕宦未遇,以致虽然暂得返乡,却不能久留,还要为仕途而继续奔逐。
我年来多病,常常产生思乡之情;鬓发发白,但未曾建功立业,愈发感到失意。
马上又要离开故乡,这一去归乡无期,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壮志实现,功成名就。

注释

郡楼:指滑州城楼。
赞皇山:山名,在今河北省西南。
井邑:乡邑,故里。
挂冠:谓辞官。
泛梗:漂浮的桃梗。
越吟:春秋越国人庄舄在楚国做官,不忘故国,病中吟越歌以寄乡思。
后用喻思乡之情。
潘鬓:西晋诗人潘岳,三十二岁鬓发就开始斑白,作《秋兴赋》以感怀。
见《秋兴赋》序。
后以指中年鬓发初白。
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从滑州(今河南滑县)归故乡赞皇,经过邯郸(今河北邯郸市),言归乡无期。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两句通过古人的故事,说明人们常常因为某些原因留恋于家乡。"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则表达了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没有固定的居所。

接着的"越吟因病感,潘鬓入秋悲"两句,透露出诗人因为生病而产生的情感波动,以及秋天到来时增添的悲凉情绪。头发脱落(潘鬓)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形容老迈或哀伤,这里可能是诗人对自己流离失所状态的一种隐喻。

最后,"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表达了诗人面向北方的邯郸古道,却没有返回故乡的打算,或许是因为客观条件不允许,或者是内心深处的无奈和放弃。

总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了怀旧之情和现实困顿的抒情诗。

收录诗词(152)

李德裕(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 字:文饶
  • 籍贯: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
  • 生卒年:787—849

相关古诗词

送张中丞入台从事

驿骑朝天去,江城眷阙深。

夜珠先去握,芳桂乍辞阴。

泽国三千里,羁孤万感心。

自嗟文废久,此曲为卢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重忆山居六首.平泉源

出谷才浮芥,中园已滥觞。

逶迤过竹坞,浩淼走兰塘。

夜静闻鱼跃,风微见雁翔。

从兹东向海,可泛济川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重忆山居六首.巫山石

十二峰前月,三声猿夜愁。

此中多怪石,日夕漱寒流。

必是归星渚,先求历斗牛。

还疑烟雨霁,髣髴是嵩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重忆山居六首.漏潭石

常疑六合外,未信漆园书。

及此闻溪漏,方欣验尾闾。

大哉天地气,呼吸有盈虚。

美石劳相赠,琼瑰自不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