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韦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诗以谢

未谢留侯疾,常怀仲蔚园。

闲谣紫芝曲,归梦赤松村。

忽改蓬蒿色,俄吹黍谷暄。

多惭孔北海,传教及衡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还未告别像留侯张良般的疾苦,心中常常怀念隐居的仲蔚之园。
在闲暇时吟唱着紫色灵芝的歌曲,夜晚的归梦飘向那赤松环绕的村庄。
忽然间,周围的草木颜色变得清新,暖风吹过,谷物开始成熟。
我深感惭愧,如同孔北海那样,未能将教诲传播到简陋的柴门之外。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李德裕的作品。从内容来看,诗人在表达对朋友或尊长者的一种怀念和感激之情。

"未谢留侯疾,常怀仲蔚园。"

这里的“留侯”指的是历史上的张良,他是西汉初年著名的谋士,被封为留侯。诗人提到“未谢留侯疾”,可能是在表达对某位尊长或朋友的关心和挂念,而“常怀仲蔚园”则显示了对这个地方的怀念,可能是一个美好的记忆之地。

"闲谣紫芝曲,归梦赤松村。"

“紫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吉祥与长寿,诗人“闲谣紫芝曲”,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归梦赤松村”则透露出诗人的乡愁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

"忽改蓬蒿色,俄吹黍谷暄。"

这里描述了季节变化带来的景象转换,“蓬蒿色”指的是草木变黄,秋天的景象,而“黍谷暄”则是冬天的暖阳。

"多惭孔北海,传教及衡门。"

诗人提到“孔北海”,可能是在引用古人的说法,比喻自己的学问或修养远不及古人。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一种谦逊和自我反省的情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或尊长者的思念之情,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平静与满足。同时也透露出了作者对于自身学问的谦逊态度和不懈追求的精神状态。

收录诗词(152)

李德裕(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 字:文饶
  • 籍贯: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
  • 生卒年:787—849

相关古诗词

初归平泉过龙门南岭遥望山居即事

初归故乡陌,极望且徐轮。

近野樵蒸至,平泉烟火新。

农夫馈鸡黍,渔子荐霜鳞。

惆怅怀杨仆,惭为关外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初夏有怀山居

山中有所忆,夏景始清幽。

野竹阴无日,岩泉冷似秋。

翠岑当累榭,皓月入轻舟。

只有思归夕,空帘且梦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怀伊川郊居

衰疾常怀土,郊园欲掩扉。

虽知明目地,不及有身归。

巩树秋阴遍,伊原霁色微。

此生看白首,良愿已应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汨罗

远谪南荒一病身,停舟暂吊汨罗人。

都缘靳尚图专国,岂是怀王厌直臣。

万里碧潭秋景静,四时愁色野花新。

不劳渔父重相问,自有招魂拭泪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