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人生起伏与世事变迁的复杂情感。首句“不惜躬耕远帝宸”,表达了诗人不畏辛劳,远离权力中心,选择田园生活的态度,展现了其淡泊名利、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哲学。接着,“南来北去几伤神”则反映了诗人对频繁迁徙、漂泊不定生活的感慨,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上的疲惫与忧愁。
“一觞自滥通闺籍,三宅渠怜在野臣”两句,通过饮酒与居住环境的描述,隐喻了诗人对世俗生活与隐逸之乐的对比思考。一方面,他可能在享受酒宴的欢愉,但这种欢愉是短暂且空洞的(“一觞自滥”),另一方面,他更欣赏那些远离尘嚣、自由自在的隐士生活(“在野臣”)。
“俗近鲁邹真锦里,和高元白侈阳春”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世俗与理想生活的对比。将世俗生活比作“鲁邹”(指鲁国和邹国,古代文化发达之地),而将理想生活比作“锦里”(繁华之地),同时引用高适、元稹的诗句,表达了对高尚情操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会须传颂词林满,漫作风花过眼新”则寄托了诗人对未来作品能够流传千古、影响深远的期待,同时也暗示了对眼前事物转瞬即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艺术、理想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价值与社会理想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