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闲步村落间

薄云韬日不成晴,野水通池渐欲平。

绿叶忽低知鸟立,青萍微动觉鱼行。

醉游放荡初何适,睡起逍遥未易名。

忽遇湖边隐君子,相携一笑慰馀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淡淡的云层遮挡不住阳光,野外的水面逐渐与池塘持平。
绿叶突然低垂,知道有鸟儿停歇,青萍微微摇曳,感觉到鱼儿游过。
酒醉后随意游玩,起初不知要去何处,醒来后闲适无拘,还未给自己取个新名字。
忽然在湖边遇到一位隐居的高人,他与我相视一笑,这使得我的余生得到了安慰。

注释

薄云:轻薄的云层。
韬:遮掩。
晴:晴朗。
野水:野外的水。
通池:连通池塘。
渐欲平:逐渐变得平坦。
绿叶:绿色的叶子。
忽低:突然降低。
知鸟立:知道有鸟儿站立。
青萍:青色的浮萍。
微动:轻轻摇动。
觉鱼行:感觉到鱼儿游动。
醉游:酒醉后的游玩。
初何适:起初不知道去哪里。
睡起:醒来后。
逍遥:闲适自在。
未易名:还未给自己取新名字。
湖边:湖畔。
隐君子:隐居的贤者。
相携:相伴而行。
一笑:微笑。
慰馀生:安慰余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诗人漫步乡村所见的景象。首句"薄云韬日不成晴",写出了夏日天空中薄云遮挡阳光,虽未完全放晴,却也透露出一丝明亮。"野水通池渐欲平",则展示了田野间池塘水面平静,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绿叶忽低知鸟立",通过观察树叶的动态,诗人察觉到有鸟儿停留在枝头,静谧而生动。"青萍微动觉鱼行",进一步描绘了池塘中鱼儿游动的细微痕迹,增添了生机。诗人借景抒怀,"醉游放荡初何适",流露出在闲适中的些许醉意和无所适从。

"睡起逍遥未易名",诗人醒来后悠然自得,不知如何给这种心境命名,体现了他的随性自在。最后两句"忽遇湖边隐君子,相携一笑慰馀生",诗人惊喜地遇见了湖边的高人,他们的相遇让诗人感到心灵的慰藉,为平淡生活增添了乐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夏乡村的宁静与和谐,以及诗人在此情境下的闲适心情,展现了陆游淡泊名利、享受生活的态度。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初夏闲居八首(其一)

云液初篘小瓮香,风漪乍展北窗凉。

巢乾燕乳虫供哺,花过蜂闲蜜满房。

闭户不知春已去,钞书但觉日方长。

所嗟诗思年来减,虚负奚奴古锦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初夏闲居八首(其七)

水边茆屋两三间,野叟幽人日往还。

两卷硬黄书老子,数峰破墨画庐山。

功名会上元须福,生死津头正要顽。

试说龟堂得力处,向来何啻半生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初夏闲居八首(其四)

城上朱旗夏令初,溪头绿水蘸菰蒲。

花贪结子无遗萼,燕接飞虫正哺雏。

箫鼓赛蚕人尽醉,陂塘移稻客相呼。

长安青盖金羁马,也有农家此乐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初夏闲居八首(其二)

川云漠漠雨冥冥,浊酒闲倾不满瓶。

蚕簇尚寒忧茧薄,稻陂初满喜秧青。

王师护塞方屯甲,亲诏忧民已放丁。

病起自怜犹健在,不须求应少微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