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岭

处处柴门掩半边,莺啼绿树隔炊烟。

竹梯闲倚柔桑畔,定是人家蚕正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翻译

家家户户的柴门前半掩着,黄莺在翠绿的树上鸣叫,隔着袅袅炊烟。
竹梯悠闲地靠在柔软的桑树旁,看来是农人家里蚕宝宝正在沉睡。

注释

柴门:简陋的木门。
掩:遮掩,半掩着。
莺啼:黄莺鸣叫。
绿树:绿色的树木。
炊烟:做饭时产生的烟雾。
竹梯:竹制的梯子。
柔桑:柔软的桑树。
定是:一定是。
人家:农户人家。
蚕正眠:蚕宝宝正在休眠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牧歌般的生动画面,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怀念。开篇“处处柴门掩半边”便设定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荒废的乡间景象,柴门是农家常见的风貌,而这里却掩着一半,或许是因为不再需要紧闭,或许只是随意放置,透露出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莺啼绿树隔炊烟”则让人感受到春日午后的一片生机与活力。莺鸟在绿树间鸣叫,其声音似乎与炊烟相互缠绕,形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这里的炊烟可能是农家做饭时升起的烟雾,也暗示着生活的温馨和安宁。

第三句“竹梯闲倚柔桑畔”中的竹梯常见于水乡或山村,是一种简单而又富有诗意的交通工具。这里它被闲置在柔软的桑树旁,显得格外悠闲,这个场景似乎也预示着农家人在春天采桑时的宁静与从容。

最后一句“定是人家蚕正眠”则揭示了诗中所描绘的情境背后的人物活动。这里的“蚕正眠”指的是养蚕人的安睡之状,可能是在春日午后,农家人在完成了一天的采桑工作后,带着满足与疲惫进入梦乡。这一句也为前面所描绘的宁静画面增添了温情和生动性。

整首诗通过对乡村景物的细腻刻画,以及对生活场景的精准捕捉,展现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深厚感情。

收录诗词(71)

张至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东林寺

满院香风乍熟楂,猴孙抱子坐枯槎。

头陀不惯迎宾客,自折芙蓉供释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吊蝶

数日偎红翅力慵,化成长梦别春风。

却怜蚁为埋香玉,舁入残花土穴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拟韩偓体

一声阿鹊颤鸾双,学调新词未得腔。

拜了夜香郎唤睡,旋收针线背银釭。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江]韵

采莲曲(其一)

荷叶笼头学道情,花妆那似妾妆清。

双双头白犹交颈,翻笑鸳鸯不老成。

形式: 词牌: 采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