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荒凉而寂寥的景象。诗人以“长松千尺野烟迷”开篇,用“千尺”的松树和“野烟迷”营造出一种深远而朦胧的氛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接着,“别馆萧条日已西”一句,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夕阳西下,别馆显得格外孤寂。
“廿载功名归梦蝶”一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功名的感慨与反思,似乎在说,那些曾经追求的功名,如今看来如同梦境一般虚幻。紧接着,“五更风雨听潮鸡”则通过夜间的风雨声和鸡鸣,进一步强化了夜晚的静谧与孤独,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循环不息。
“曲池凉浸桐花影,复道尘封御墨题”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园林中的景致,曲池之上,凉风轻拂,桐花的影子投映在水面上,复道上覆盖着尘埃,昔日的御墨题迹已被岁月遗忘。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色之美,也暗含了对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燕子重来王谢改,庭前芳草马空嘶”以燕子重归旧巢却物是人非的场景,以及庭前芳草与马的嘶鸣,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世事无常的深刻思考。燕子的回归象征着时间的轮回,但“王谢改”暗示了社会结构的更替,而“庭前芳草马空嘶”则以自然景观的变化,反衬出人类活动的短暂与渺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与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