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天津桥(其二)》由宋代诗人周彦夫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天津桥的景象,并融入了深沉的历史感慨。
首句“联镳去作蒋山游”,描绘了一行人骑马前往蒋山游玩的情景,展现了旅途中的轻快与自由。蒋山,即今之南京紫金山,是古代文人墨客常游之地,此处暗含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次句“路转天津绕御沟”,转而描述了道路的变化,从蒋山转向天津桥,沿途环绕着御沟,御沟象征皇家园林的水系,体现了皇家的气派与奢华。这一转变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从自然山水到宫廷景观的过渡。
接下来的“忽作故都禾黍恨”,则将情感转向历史的纵深。这里的“故都”指古代的都城,可能是指北宋的东京(今河南开封),也可能泛指历史上某个繁华的都城。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往昔繁华景象的怀念与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深深遗憾。“禾黍恨”源自《诗经》,原意是对家园荒废的哀叹,这里借以表达对故都兴衰变迁的感慨。
最后一句“洛阳宫殿锁千秋”,将目光投向了洛阳,这座曾经的东都,见证了无数王朝的兴衰。宫殿的“锁千秋”意味着这些辉煌的建筑如今已沉寂千年,无人问津,蕴含了对历史沧桑的深刻反思和对盛世不再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天津桥这一具体场景,巧妙地融合了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的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与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