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大的京城景象,以九霄阊阖(皇宫的门户)象征皇权的威严,"虎踞秦淮"则展现了南京城的雄壮与繁华。诗人通过"甥馆歌残"和"帝州花谢",暗示了时光流转,宫廷音乐与春花的凋零,增添了历史的沧桑感。
"番楼突兀新妆阁"描绘了异域风格的建筑与华丽的新阁楼,与"监石模糊古御街"形成对比,体现了古今交融的特色。最后两句"何北何南梁上屋,不如东去筑漳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设想,意指过去的辉煌已成过往,不如向东发展,如漳台般建设新的繁荣之地。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历史与现实的交织,既有皇家气派,又蕴含着变革的期待,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时期的历史变迁与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