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其四)

尔故饱菱芡,饥来窃稻梁。

逃萧孟尝走,结草杜回亢。

蜕许山蝉嫩,腥怜海麝香。

那能亲箬笠,衣夜伴渔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螃蟹的生活习性和外在形象,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诗人以螃蟹为对象,通过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展现了螃蟹在不同情境下的生存状态。

首句“尔故饱菱芡,饥来窃稻梁”,运用对比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螃蟹在食物充足时的满足与饥饿时的觅食行为。菱芡和稻梁分别代表了螃蟹的食物来源,通过“饱”与“窃”的对比,突出了螃蟹对食物的依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接着,“逃萧孟尝走,结草杜回亢”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螃蟹的逃避本能和自我保护机制。这里将螃蟹与历史人物萧何、孟尝君相提并论,暗示了螃蟹在面对威胁时的机智与灵活,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螃蟹生命力的赞美。

“蜕许山蝉嫩,腥怜海麝香”则转向对螃蟹生理变化和生活环境的描述。螃蟹蜕壳的过程被比作山蝉的生长,暗示了生命循环的自然规律;而“腥怜海麝香”则通过嗅觉的对比,表达了对螃蟹独特气味的欣赏,以及对海洋环境的向往和喜爱。

最后,“那能亲箬笠,衣夜伴渔郎”两句,以螃蟹的视角,表达了对人类活动的观察和思考。螃蟹似乎在说,它无法理解人类为何要穿戴箬笠、夜晚陪伴渔夫出海捕鱼,这既是对人类生活方式的不解,也是对自身生活状态的一种反思,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螃蟹这一小生物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多样性,也蕴含了诗人对于生命本质、自然法则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576)

徐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 号:天池山人
  • 籍贯: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521—1593

相关古诗词

蟹(其五)

织筱挈千篮,枯筐养八蚕。

缚严愁广武,雾重死淮南。

金紫膏相蚀,尖团酒各酣。

秦人不曾识,付与两齐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覃]韵

胡市归

胡养复胡王,无鹰不饱飏。

满城屠菜马,是鼻掩绵羊。

即苦新输辇,犹胜旧杀伤。

从来无上策,莫笑嫁王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客饷我笋脯一小筐稚而甘澹拟谢

晨觞急十斟,笋脯美辽参。

玉版禅师韵,黄冠道士簪。

山存仍受虎,春代并更禽。

箨畔夫将妇,随农插绿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闻人赏给事园白牡丹(其一)

白牡丹殊雅,曾于旧谱闻。

扫眉娇虢国,新寡缟文君。

黑牯眠云饱,黄蜂夺雪芬。

爱憎谁与定,赊酒借花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