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智慧经赞一章

学仙绝华念,念念相因积。

去来乱我神,神躁靡不历。

灭念停虚閒,萧萧入空寂。

请经若饥渴,持志如金石。

保子飞玄路,五灵度符籍。

形式:

鉴赏

这首诗《太上智慧经赞一章》以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追求精神修炼和智慧提升的深刻哲理。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通过“学仙”、“绝华念”、“灭念”等词汇,描绘了一条从世俗杂念到内心宁静、最终达到精神自由与智慧圆满的修行之路。

首句“学仙绝华念”,点明了追求精神修炼的主题,意味着摒弃世间繁华与杂念,专注于内在的修行。接下来,“念念相因积”描述了修行过程中的积累与累积,强调了持续努力的重要性。“去来乱我神,神躁靡不历”则揭示了修行路上的挑战与考验,神灵在修行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外界纷扰的影响,但真正的修行者会经历并克服这些困难。

“灭念停虚閒,萧萧入空寂”进一步深化了修行的境界,通过“灭念”达到内心的平静与空灵状态,仿佛置身于一片寂静之中,远离尘世的喧嚣。这种状态是修行者追求的至高境界,象征着心灵的彻底净化与自由。

“请经若饥渴,持志如金石”则表达了对知识与真理的渴望,以及坚定的意志力。修行者对待经典如同饥渴之人对待食物,对待自己的信念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体现了对智慧的不懈追求和对目标的执着坚守。

最后,“保子飞玄路,五灵度符籍”描绘了修行成功后的景象,意味着修行者将获得超越凡俗的智慧与力量,能够自由地在精神世界飞翔,五脏六腑的灵性得以升华,最终达到符录记载的高深境界。这不仅是对个人修行成果的肯定,也是对精神世界无限可能的向往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追求精神修炼与智慧提升的艰辛历程及其最终的辉煌成就,是对古代道家思想和修行哲学的精妙诠释。

收录诗词(2075)

无名氏(唐末宋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玉皇授歘生大洞三十九章与登龙台歌二章(其一)

飙飙三霞领,徊刚七元盖。

八景入太元,飞洒九天外。

琼扉生景云,灵烟绝幽蔼。

西宫咏洞玄,清唱扶桑际。

守雌森峰间,玄吟五老会。

歘生有心哉,与尔结中带。

形式: 古风

玉皇授歘生大洞三十九章与登龙台歌二章(其二)

匏河振沧茫,天津鼓万流。

八风驾神霄,缅缅虚中游。

咏洞神明唱,音为汝玄投。

歘生必至行,肘伏尘中趋。

可为苦心哉,当告尔所求。

形式: 古风

西王母授紫度炎光神变经颂三篇(其一)

啸歌九玄台,崖岭凝凄端。

心理六觉畅,目弃尘滓氛。

流霞耀金室,虚堂散重玄。

积感致灵降,形单道亦分。

倏歘盼万劫,岂觉周亿椿。

形式: 古风

西王母授紫度炎光神变经颂三篇(其二)

秀圃蔚神阶,朱扉琼林庭。

流风鼓空洞,玉籁乘虚鸣。

紫烟缠曲户,丹晖映绿軿。

飞旗郁玄盖,羽节耀紫清。

登景九霄际,遨游戏凤城。

顾爱幽境子,一乐同朝生。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