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陶和许至忠二首(其一)

西日颓残照,北风凛寒威。

侏儒饱欲死,幽人独无衣。

不上北阙书,甘采西山薇。

曾子已再化,宁蘧早知非。

岂不乐仕宦,恐与心事违。

柴桑旧三径,吾行其庶几。

尚怜渊明翁,颇负责子讥。

隐几茅檐下,聊欲曝斜晖。

形式: 古风 押[微]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严冬的萧瑟景象,内心却有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首句“西日颓残照”描绘了夕阳西下,光线逐渐黯淡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接着“北风凛寒威”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寒冷的感觉,暗示着外界环境的艰苦。

“侏儒饱欲死,幽人独无衣”两句形成鲜明对比,侏儒在物质上虽已满足,但内心可能感到空虚或厌倦;而“幽人”(这里指诗人自己)则在物质匮乏中寻求精神的自由与宁静。这反映了诗人对物质与精神追求的不同态度,以及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不上北阙书,甘采西山薇”表达了诗人不愿追求官场名利,宁愿过着清贫但自由自在的生活,象征着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胜过世俗的功名。

“曾子已再化,宁蘧早知非”引用典故,曾子与宁蘧的故事,强调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过去错误选择的反思。

“岂不乐仕宦,恐与心事违”表明了诗人内心的真实想法,即虽然可能享受仕途的荣华,但更渴望与自己的内心相契合,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柴桑旧三径,吾行其庶几”借用陶渊明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希望像陶渊明一样,找到属于自己的归隐之路,过上与世无争的生活。

“尚怜渊明翁,颇负责子讥”体现了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愿意承受外界对于隐居生活的批评。

“隐几茅檐下,聊欲曝斜晖”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理想中的生活场景:在茅屋前,靠着矮桌,享受着温暖的阳光,过着简单而充实的日子。这不仅是对陶渊明生活方式的向往,也是对自己理想生活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的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内心自由和平静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643)

赵秉文(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书法家。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进士,调安塞主簿。历平定州刺史,为政宽简。累拜礼部尚书。哀宗即位,改翰林学士,同修国史。历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尝一日废书。能诗文,诗歌多写自然景物,又工草书,所著有《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 字:周臣
  • 号:闲闲居士
  • 籍贯:晚年称闲闲老
  • 生卒年:1159~1232

相关古诗词

拟陶和许至忠二首(其二)

归田有何乐,佳处正在兹。

闲与老农语,夜雨深一犁。

行年近六十,悠悠复何之。

有田足我食,有布成我衣。

富于黔娄生,乐于荣启期。

妻子愠见言,一点不上眉。

吾师有遗训,贫贱不能移。

形式: 古风

题牧牛扇头

一牛顾其犊,一牛轩尻脽。

旁有牧犊子,窥巢攀树枝。

嗟尔有饷具,不念鸦雏饥。

乌鸦各天性,飞来护其儿。

汝亲亦念汝,而人独不知。

不如两相忘,人禽相娱嬉。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东篱采菊图

渊明初亦仕,迹留心巳远。

雅志怀林渊,高情邈云汉。

妖狐伺昼昏,独鹤惊夜半。

平生忠义心,回作松菊伴。

东篱把一枝,意岂在酒盏。

不见白衣来,目送南山雁。

淡然忘言说,聊付一笑粲。

形式: 古风

赠眼医

和扁不并世,世岂无良医。

今代王彦若,恨无东坡诗。

大弨卧壮士,积热下脑脂。

神针运斤风,此妙人得知。

君言吾有道,神视了不疑。

擘山导河流,破壁取蛟螭。

圣道如日月,浮云时翳之。

谁为补天手,刮膜施金篦。

韩孟不可作,此艺真吾师。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