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诉衷情第三体·苦雨》由清代诗人严曾杼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风雨摧残春景的凄凉景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深愁绪。
开篇“风欺雨妒恨无情”,以拟人化的手法,将无情的风雨人格化,形象地表达了自然界的恶劣天气对美好事物的摧残,暗含了对风雨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接着,“摧折满园春”一句,直接点明了风雨对春天生机的破坏,满园春色被摧折殆尽,营造出一片萧瑟凄凉的氛围。
“花几度,最销魂。愁人梦里听。”进一步深化了情感表达。花开花落,几度轮回,每一次的凋零都让人心生哀愁。在梦中聆听花落的声音,更是将愁绪推向极致,让人难以自拔。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变化,更寄托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无奈。
“好月似高吟。恁难寻。”月亮在诗人眼中仿佛在高声吟唱,但这种美好的景象却难以寻觅,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寻的艰难。这里的“好月”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而“难寻”则反映了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增加了诗歌的悲剧色彩。
最后,“欲借花痕寄远心。不胜簪。”表达了诗人想要借助花的痕迹来寄托远方的心愿,但这份心愿却难以实现,只能以簪子为载体,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这一句既是对自然之美的怀念,也是对远方亲朋的思念,充满了深深的哀愁和无奈。
整体而言,《诉衷情第三体·苦雨》通过描绘风雨摧残春景的场景,抒发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困境时的愁绪与无奈,展现了其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