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申时行所作的《又登天平山》。诗中描绘了诗人多次攀登天平山的壮丽景象和深刻情感。
首句“十年五度到天平”,简练地表达了诗人对天平山的深情厚谊,十年间五次造访,可见其对这座山的喜爱与眷恋。接着,“灵寿初携赐杖行”一句,不仅点明了登山时携带的辅助工具——灵寿杖,也暗示了登山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心。
“丹壑长留松桧色,白头偏系薜萝情。”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天平山的自然风光,丹红的山谷中生长着苍翠的松树和桧树,白色的头发与山间的薜荔、萝藤有着不解之缘,形象地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
“盘纡树杪双林出,卓立云端万笏迎。”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的层次感和云雾缭绕的壮观景象,仿佛两片树林从树梢蜿蜒而出,直冲云霄,迎接诗人的到来,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壮丽的氛围。
最后,“更向层云攀绝顶,吾将此地学无生。”表达了诗人决心继续攀登至山顶,以求得心灵的升华与解脱,追求一种超越生死的境界。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与感悟,充满了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