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用韵(其一)

雪凝霜降不肯春,花神岂类妇人仁。

肯留年后供清思,分付东风与主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翻译

冬天的雪霜严寒,春天迟迟不来,
花神怎会像妇人般仁慈,给予温暖?

注释

雪凝霜降:形容冬季寒冷,雪霜凝结。
不肯春:不愿让春天来临。
花神:古人对自然现象的拟人化,象征花卉之神。
妇人仁:比喻妇人的慈悲,这里暗示花神不会轻易带来春天。
年后供清思:指等待年后清新的思考和期待。
分付东风:交付给春风,意指春天的到来。
主人:可能指诗人自己或读者,作为春天的欣赏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又用韵(其一)》。从这短暂的四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不满和对自然界的一种反思。

“雪凝霜降不肯春”,这里的“雪”、“霜”都是冬日的象征,表达了自然界似乎还没有准备好迎接新生。"不肯春"则是诗人赋予自然界一种情感和意志,如同人类的情绪一般,这种拟人化手法增添了一丝戏谑。

“花神岂类妇人仁”,这一句中,“花神”指的是花的精神或花开时所显现的生命力。"岂类"是用来反问,意为难道...吗?这里诗人将花比作有情之物,而“妇人仁”则暗示了花朵的温柔与慈爱,好像世间女子所具备的那份仁心。这不仅是在赞美花开时的美丽,也在探讨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温暖和关怀。

“肯留年后供清思”,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份美好延续到来年,这里“留”字用得恰当,既表达了时间上的延长,又包含了一种珍视与保留的情感。“供清思”则是为了满足内心的清净思考。

最后一句,“分付东风与主人”,诗人将这份美好和情感托付给“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以及“主人”。这里的“主人”可能指的是自然界,也可能暗喻诗人自己,或者是更广泛的生命。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增添了诗句的深意。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情感的投射,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来临、生命力与温柔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延续的愿望。

收录诗词(788)

李曾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 字:长孺
  • 号:可斋
  • 籍贯:要亦戛戛异
  • 生卒年:1198年-1268年

相关古诗词

又用韵(其二)

妆点铜瓶分外春,惜花尤见主翁仁。

自怜白发衰如许,空对花前忆故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又用韵简朔斋(其二)

僮拥莆穰不作声,起来城上已残更。

卷衾还却披衣出,此际如何睡得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又用韵简朔斋(其一)

霜透青棱暖弗回,冰侵鹤骨瘦于梅。

床头幸有溪藤制,唤起家僮亟展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又和答云岩(其二)

冰柱刘叉素有声,诗筒毋惜仆频更。

鸳鸯瓦上犹留伴,一霎南风又酿成。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