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谢文节公桥亭卜砚歌

团湖坪,三寸镝。建阳市,一片石。

更无鸲鹆好纹留,应作蟾蜍清泪滴。

自从历劫厓山麓,坑云五色无人斸。

荆棘难寻秘阁顽,泥涂何况桥亭卜。

不怨魏行省,但笑留承旨。

无劳程集贤,犹有赵处士。

始知神物难久埋,南溪七十三间开。

得之地下窜狐兔,捧出座上生云雷。

铜爵香姜不足数,玉带水云乃其伍。

肯草蠲除诏,留伴赵孟頫。

愿写生祭文,移赠王炎午。

石飞海立五百年,砚兮砚兮尔良苦。

忆当流落朝天桥,早识三日无江潮。

祇为赵氏一块肉,未入杨家七客寮。

好事留传阅兵燹,黑者隃麋碧者藓。

鼠肝虫臂已不惜,龙眼犀纹那可辨。

重其人者物可悲,一书却聘生光辉。

警鹤徙倚詹尹市,饥凤太息曹娥碑。

呜呼宝祐初开蕊珠榜,放胆文章慨以慷。

三十功名石不言,凄凉资国蜘蛛网。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舒位所作的《宋谢文节公桥亭卜砚歌》,通过对团湖坪、建阳市等地名的引用,以及对砚台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文物命运的感慨。诗中提到的“雀鹆纹”、“蟾蜍泪”、“历劫厓山”等典故,寓含了对南宋末年历史的追忆,特别是对崖山之役的沉痛记忆。诗人感叹砚台历经磨难,从秘阁到荆棘丛生之地,再到桥亭,见证了时代的兴衰。

“魏行省”、“程集贤”、“赵处士”等人物,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借此批评了一些官员的行为,而赵孟頫和王炎午则可能是诗人尊敬的文化人物。砚台的价值被提升,不仅因为其质地,还因为它曾陪伴过赵孟頫这样的文化名人,甚至可能承载着他们的精神。

诗中“石飞海立五百年”象征砚台的长久存在,“南溪七十三间开”则暗示了砚台的发现和重见天日。砚台虽历经战火,但仍被珍视,其价值超越了物质本身,成为历史和文化的见证。

最后,诗人以“警鹤徙倚詹尹市”、“饥凤太息曹娥碑”的意象,表达对文人士大夫命运的同情和对公正的呼唤,以及对宝祐年间文风的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对历史遗迹和文化传承的深深敬意。

收录诗词(32)

舒位(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风泾归舟

风泾接魏塘,烟景晚苍茫。

孤棹回残雪,春潮拥夕阳。

梦骑双蛱蝶,歌起万鸳鸯。

好傍南湖宿,寒林月正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汴梁寻宋故宫遗址(其一)

踏破宫墙万瓦烟,夕阳红似靖康年。

欲听箫鼓空流水,更指榛芜作弄田。

彼黍茫茫乾净土,此都渺渺别离天。

金床玉几无消息,一角灵光向宛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汴梁寻宋故宫遗址(其二)

当年镫火下樊楼,忍把杭州作汴州。

桥上鹃啼新法变,江边马渡旧京收。

石欹艮岳天难补,帘飏离宫鬼自钩。

一事辘轳惆怅甚,宣和书画不曾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汴梁寻宋故宫遗址(其三)

洛阳贵纸写《三都》,争似千金买谏书。

报国将军归北寺,移家天子占西湖。

画船晴雨花深浅,绝塞冰霜雁有无。

此是桥山弓剑地,不堪饮器用头颅。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