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陟磴苔痕滑,穿岩雨脚收。
爱山邻邑令,来作雨中游。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雨中攀登山路,沿途苔藓湿滑,岩石缝隙中的雨水逐渐消散的景象。诗人对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甚至邀请了邻县的县令一同在雨中游览石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与友人共享这份美好时刻的喜悦。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清新脱俗,体现了宋代文人墨客寄情山水,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不详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石室前头一片春,天然形象附嶙峋。
山家况味无晨夕,安用鸡人赋此身。
雨止单蹊步可通,寻春天气似迎逢。
山花有意飘行盖,野水无情照瘦容。
挈榼竟难成独饮,抽毫犹得当朋从。
逡巡且尽今朝兴,数阖归来趁暮钟。
夜枕轻寒睡思衰,迟明方霁促归来。
车徒虽患泥行蹇,林麓还逢秀色回。
山雨定非天意足,溪云应为主人开。
野花零乱春禽闹,此兴何如鼓吹陪。
趣驭不遑辞地主,趁晴唯且荷天公。
县楼归去劳东望,早就新篇寄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