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孤根十月已先温,不待青春入烧痕。
冷艳一枝何处看,竹边池阁水边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里梅花独放的清雅画面。诗人以“孤根”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在严冬中独立生长的姿态,即使在寒冷的十月,它就已经展现出温暖的气息,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接着,“不待青春入烧痕”一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梅花的早开比作不等待春天的来临,就已绽放,表现了梅花坚韧不屈的生命力和超凡脱俗的品质。
“冷艳一枝何处看”,诗人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读者对梅花之美的想象与追寻,暗示梅花的美丽独特,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最后,“竹边池阁水边村”四字,不仅描绘了梅花生长的环境——竹林、池塘、水边的小村庄,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观,也隐含了梅花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的和谐之美,进一步烘托了梅花的高洁与脱俗。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在严冬中的顽强生命力和独特的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不详
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蔽芾甘棠绕讼庭,日高碎影更纵横。
直教憩处无人迹,始信康公教化明。
歙水端溪各擅名,刷丝鸲鹆眼分明。
不因守黑谈玄辈,奇璞缘何见管城。
竹叶舟中渔父,瓜州渡口人家。
占得烟波活计,全胜富贵生涯。
当年仗策扣军戏,已有昌言简帝知。
目见飞龙升白水,手扶赫日上咸池。
飘萍一世其如命,剖竹专城会得时。
三十六峰方秀发,可无佳致付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