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亦之对谢林守架艾轩先生祠堂的赞美之作。首句"双阙已嗟秋草边"描绘了祠堂周围环境的荒凉,秋草丛生,显出岁月的沧桑。次句"两楹谁作麦堆前"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衰败感,暗示祠堂曾有的热闹与现今的冷落。
然而,诗人转而以"幸逢皂盖行春日"表达对林守的敬意,"皂盖"象征官员出行,"行春日"寓意政绩斐然,给当地带来生机。"如见红泉讲道年"则将林守比作传授道德的导师,形象生动。
接下来,诗人高度评价林守为"天下士"和"大夫贤",赞扬他的才德。最后两句"斯文直待斯人出,千载名声与共传",表达了对林守文化贡献的期待,认为他的声名将会流传千年,与祠堂一同被后人铭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比祠堂的今昔,赞美了林守的德行和影响力,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杰出人物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