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王训对同泰寺浮图的赞美与感慨。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浮图的壮丽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副君坐飞观,城傍属大林”开始,便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宏伟壮观的场景之中。浮图矗立于城旁的大林之中,其高度直插云霄,仿佛与天相接,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势。
接着,“王门虽八达,露塔复千寻”,通过对比浮图的高度与王宫的八面通达,进一步强调了浮图的雄伟。浮图的每一层都如同伸出汉表的重栌,层层叠叠,直至云心之上,更显其高耸入云的壮观。
“昆山雕润玉,丽水莹明金”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浮图比作雕刻精美的玉石,以及清澈明亮的黄金,形象地描绘了浮图的精美与辉煌。
“悬盘同露掌,垂凤似飞禽”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浮图的动态之美,如同露珠般轻盈的悬盘,以及如同飞翔的凤凰般的装饰,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艺术感。
最后,“月落檐西暗,日去柱东侵”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月落日升,浮图依旧巍然不动,象征着永恒与不变。而“反流开睿属,搦翰动神襟”则是诗人面对如此壮丽之景时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智慧的追求和精神的触动。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浮图的壮丽景色,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对生命、对智慧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