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沿着青山之路向东行,东南方向山峦开阔大河畅通。
稀疏的寒树隐约在天边,夕阳在湍急的河流中闪烁明灭。
孤独的村庄多年临靠着伊水边,初晴时一只大雁迎着北风飞去。
告诉在洛阳桥游玩的朋友,我这艘小船无拘无束,就像我的心一样自由飘荡。

注释

夹水:沿河。
山豁:山峦开阔。
依微:隐约,稀疏。
远天外:远方的天际。
明灭:忽明忽暗。
乱流:湍急的水流。
伊岸:伊水的岸边。
朔风:北风。
洛桥:洛阳的桥,此处代指洛阳。
游宦侣:在外做官的朋友。
扁舟:小船。
不系:没有束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远方亲朋好友的深切思念。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这两句描绘了壮观的山川与奔腾的大河,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同时也透露出一丝行旅中的孤独。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这两句则是对冬日苍凉景象的细腻描绘,通过“寒树”和“夕阳”的变化,表现了时间流转与光影变幻之美,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这两句中,“孤村”、“几岁”,给人以静谧而又有些许荒凉的感觉,而“一雁初晴下朔风”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捕捉,通过孤独的大雁和初见晴空的场景,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期待。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远方亲朋好友的一种思念之情。他通过“洛桥”这个特定的地标,表达了自己希望传递给故乡朋友的思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归属感的渴望。

整首诗虽然描绘的是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但更深层次上,是对自然之美、亲情之温和个人情感世界的一种抒发。每一个意象都精炼而有力,每一句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折射,共同构成了这首生动传神的诗篇。

收录诗词(568)

韦应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唐代诗人。汉族。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 生卒年:737~792

相关古诗词

西涧即事示卢陟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

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馀事,山中伐木声。

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李五席送李主簿归西台

请告严程尽,西归道路寒。

欲陪鹰隼集,犹恋鹡鸰单。

洛邑人全少,嵩高雪尚残。

满台谁不故,报我在微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社日寄崔都水及诸弟群属

山郡多暇日,社时放吏归。

坐阁独成闷,行塘阅清辉。

春风动高柳,芳园掩夕扉。

遥思里中会,心绪怅微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闲斋对雨

幽独自盈抱,阴淡亦连朝。

空斋对高树,疏雨共萧条。

巢燕翻泥湿,蕙花依砌消。

端居念往事,倏忽苦惊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