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晚登城北门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翻译

一幅头巾,一根藜杖,深秋傍晚独登上城北门楼:西风卷地,百草凋零,满眼秋色勾起我满腹烦愁。
一点烽火,报传着大散关口的敌情战况,两行雁阵,带来了长安杜陵的秋意浓厚。
眼望破碎的山河呵,常令人心中不安频频搔首;想起身世的安危呵,倚楼间百感交集涌上心头。
如今,已不再是当年横戈马上,军中赋诗的光景,可时时刻刻魂绕梦萦的,仍是那古时的梁州!

注释

幅巾:古代男子用绢一幅束头发,称为幅巾。
藜:草本植物,用它的茎做成的手杖叫“藜杖”。
卷地:贴着地面迅猛向前推进。
散关:即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
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诗人用杜陵借指长安,长安为宋以前多代王朝建都之地,故在这里又暗喻故都汴京。
秋:在这里既指季节,也有岁月更替的意思。
山河兴废:指北方沦陷区至今还没有收复。
兴废,这里偏用“废”字。
供,令人,使人。
身世:指诗人所处的时代及自身的遭遇。
横槊赋诗:意指行军途中,在马上横戈吟诗。
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梁州:古九州之一,这里指关中地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秋晚登城北门》,描绘了他在秋日傍晚登城所见所感。首句“幅巾藜杖北城头”,以简洁的装束和动作,刻画出诗人年迈体衰的形象,独自在北城头驻足。"卷地西风满眼愁",通过秋风的劲吹和满目凄凉,渲染出诗人内心的愁绪。

接下来,“一点烽传散关信”暗示边境战事的紧张,而“两行雁带杜陵秋”则寓言自己如同南飞的大雁,远离故乡,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忧虑。“山河兴废供搔首”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以及对自己身世安危的无尽感慨。“身世安危入倚楼”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忧虑,他倚楼远眺,思绪万千。

最后两句“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回忆起往昔的豪情壮志,如今只能在梦中回味,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无奈和对往昔辉煌的怀念。整首诗情感深沉,展现了陆游忧国忧民的情怀和对个人命运的沉思。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秋晚弊庐小葺一室过冬欣然有作

放翁毕竟合躬耕,剩喜东归乐太平。

碧瓦新霜寒尚薄,明窗嫩日雨初晴。

素琴寻得无弦曲,野饷烹成不糁羹。

更说市朝痴太绝,一湖秋水濯尘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秋望

千里郊原俯莽苍,三江烟水接微茫。

横林虫镂无全叶,新雁风惊有断行。

神禹祠庭遗剑佩,先秦金石古文章。

一尊莫恨盘餐薄,终胜登楼忆故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秋望

快哉一雨洗浮尘,却喜郊原霁色匀。

野火已亡秦相篆,江涛犹托伍胥神。

登临顿觉清秋早,流落空悲白发新。

东望思陵郁葱里,老民犹及见时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秋景

雨泣蘋花老,风摇稗穗长。

昏林喧宿鸟,秋院咽啼螀。

旧学成迂阔,初心堕渺茫。

颓龄尚馀几,谁与问苍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