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安忠画雪岸寒鸦图

北风万里吹石裂,古树槎枒摧朽铁。

群乌哑哑如苦饥,倦飞还向空林歇。

孤村荒寒得食远,日暮沙边啄残雪。

回情诉意各有态,羡杀画师心更切。

我尝记得天随诗,至今读之长激越。

妇女衣襟便佞舌,始得金笼日提挈。

老乌老乌尔身毛羽黑离离,况复人间厌尔啼。

何不飞鸣丈人屋,丈人屋头春柳绿。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凄冷而生动的冬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北风、古树、乌鸦、孤村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荒寒而又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首句“北风万里吹石裂”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开篇,形象地描绘了北风的凛冽与威力,仿佛能将大地上的石头都吹裂,展现出冬日的严酷。接着,“古树槎枒摧朽铁”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古树在风中摇曳,枝干扭曲,如同被风吹折的铁器,暗示着自然界的残酷与无情。

“群乌哑哑如苦饥,倦飞还向空林歇”则通过乌鸦的形象,表现了生物在恶劣环境下的生存状态。乌鸦们发出嘶哑的声音,似乎在诉说着饥饿与疲惫,最终选择栖息于空寂的树林,寻找一丝安宁。

“孤村荒寒得食远,日暮沙边啄残雪”将视线转向人类居住的地方,描绘了一个偏远、荒凉的小村庄,在日暮时分,乌鸦在沙边啄食残雪,寻找食物。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生物的本能,也暗示了人类生活的艰难与孤独。

“回情诉意各有态,羡杀画师心更切”表达了对乌鸦情感和行为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画师技艺的钦佩。乌鸦们以各自的方式表达情感,这种复杂而微妙的交流令人感叹,激发了画师创作的灵感。

“我尝记得天随诗,至今读之长激越”是诗人对前人作品的回忆与致敬,表明自己深受古代诗歌的影响,即使在阅读时也能感受到其深沉的情感与力量。

“妇女衣襟便佞舌,始得金笼日提挈”则以讽刺的口吻,批评了某些女性的虚伪与谄媚,她们为了获得权势或物质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如同被关在金笼中的鸟儿,每日被他人提携。

“老乌老乌尔身毛羽黑离离,况复人间厌尔啼”是对乌鸦的同情与反思,指出即便乌鸦拥有美丽的羽毛,也无法逃脱人类的厌恶与排斥。这不仅是对乌鸦命运的感慨,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揭示。

最后,“何不飞鸣丈人屋,丈人屋头春柳绿”提出了一个理想化的愿望,希望乌鸦能够飞往更加和谐、充满生机的地方,享受春天的美好。这不仅是对乌鸦的祝福,也是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以及人性的独到见解,既有对生命坚韧不拔的赞美,也有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

收录诗词(199)

马臻(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号虚中。宋亡后学道,受业于褚伯秀之门,曾隐于西湖之滨

  • 字:志道
  • 籍贯:钱塘(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54——?

相关古诗词

题画杂诗六首(其一)

岸水依痕钓艇间,炊烟几处出芦湾。

西窗正是斜阳好,一带泥金抹远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题画杂诗六首(其二)

月华如水天如空,苍烟远树涵秋容。

笔头墨尽意不尽,参错云山三四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题画杂诗六首(其三)

数点寒鸦水绕村,几家茅屋掩柴门。

白头溪叟归来晚,自把渔舟系柳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题画杂诗六首(其四)

轻云漠漠天影空,江村雨过生微风。

似嫌野外春淡薄,故点桃花深浅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