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牧庵禅师持公见贻一首

衲底摩尼直万金,半生空探九渊寻。

波离忏罪何名罪,老可安心不见心。

碧涧寒泉流自古,斋厨煮菜味常今。

牧庵已断人牛迹,纯白何妨黑半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一止所作的《次韵牧庵禅师持公见贻一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首句“衲底摩尼直万金”,以“摩尼”比喻僧衣上的装饰,暗示禅者虽身居简朴,内心却拥有无价之宝。接着“半生空探九渊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反思,认为一生的探索可能徒劳无功,暗含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波离忏罪何名罪,老可安心不见心”两句,借用佛教术语“波离”来探讨罪与非罪的界限,指出在老去之时,心灵得以平静,无需过分纠结于内心的纷扰。这里体现了禅宗中“放下”的智慧,即通过内心的平静达到解脱。

“碧涧寒泉流自古,斋厨煮菜味常今”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命力的画面,碧绿的山涧中泉水潺潺,即使时间流逝,其自然之美依旧不变;斋厨中的菜肴虽然简单,但味道却能让人回味无穷。这两句寓言了生活的本质在于内心的平和与满足,而非外在物质的丰富。

最后,“牧庵已断人牛迹,纯白何妨黑半侵”以牧庵为引子,进一步阐述了禅宗中关于“无我”、“空性”的理念。牧庵断绝了人与牛之间的界限,象征着超越了个体与外界的对立,达到了心灵的纯净与自由。同时,纯白与黑半侵的对比,寓意着在纯净的心灵中,即使是世俗的污点也能被包容和接纳,体现了禅宗中包容万物、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禅宗思想的深刻解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内心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次韵郑禹功见贻一首

当年负笈京华客,振臂论交法从班。

何武诵诗来蜀郡,士龙持论出云间。

杯觞引满风流甚,岁月惊心昨梦还。

短楫未妨相访觅,要看拄颊面西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次韵徐季山学正释奠先圣之作

阙里躬祠通古昔,升平礼乐信光明。

威仪复见周多士,迂鄙何求汉两生。

佩委霜侵裳绣冷,庠开风振戟衣鸣。

使君肃穆神心格,更看雍容佐国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吴兴守到官见贻一首

步武初辞玉笋中,旌麾疑是到珠宫。

窗间岩岫如争入,笔下云烟洗不空。

千里喜深车后雨,一堂仁浃扇时风。

宾筵浪许陪真赏,底用蹒跚一秃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吴兴守雨中即事一首

雨槛风檐欲垫巾,护花常恐减青春。

融怡已复生頩颊,料峭真应恕老人。

睡鸭吹香空结恋,远峰攒碧似凝颦。

野棠泪湿愁如许,半面徐妃不受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