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慧日寺途中寄缪同知(其一)

舟楫南来处处过,海隅东去奈愁何。

蓼花带雨红连渚,黍穗迎秋翠委波。

半日帆樯行柳末,一天风月宿芦科。

道逢遗老询时事,惟说州侯惠爱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南行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与人文风情,充满了对旅途的感慨和对地方官员治理的赞誉。

首联“舟楫南来处处过,海隅东去奈愁何”开篇即以舟行水上的动态场景引入,表达了诗人随波逐流、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愁。这里的“海隅”指偏远之地,“东去”则暗示了诗人前往的方向,而“奈愁何”则直接点出了内心的忧虑。

颔联“蓼花带雨红连渚,黍穗迎秋翠委波”转而描写沿途的自然风光。蓼花在雨中绽放,色彩鲜艳,与周围的岛屿相连;秋天的稻穗在风中摇曳,绿意盎然,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这两句通过色彩鲜明的景物对比,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美丽。

颈联“半日帆樯行柳末,一天风月宿芦科”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乘船行进的情景。在半天的时间里,船只穿行于柳树的末端,夜晚则停泊在芦苇丛中,享受着月色与微风带来的宁静与凉爽。这一联通过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尾联“道逢遗老询时事,惟说州侯惠爱多”则是诗人与当地老人交谈后的心得。通过询问得知,地方官员(州侯)深受百姓爱戴,施政仁慈。这一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官员治理能力的认可,也体现了他对社会和谐与人民幸福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对旅途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地方官员政绩的肯定,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与社会责任感。

收录诗词(21)

克新(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明间僧。俗姓余。初业儒,后为佛学。洪武初,奉诏招谕吐蕃。为文自称“江左外史”。有《南询稿》、《雪庐稿》

  • 字:仲铭
  • 号:雪庐
  • 籍贯:江西鄱阳

相关古诗词

赴慧日寺途中寄缪同知(其二)

琴水东边海尽头,迷茫烟雾接高秋。

稗荒田野鸡豚少,潮落汀沙鱼鸟稠。

虚市残民茅结宇,空原枯骨草连丘。

重经古寺谈灰劫,转使孤怀增百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登姑苏城

城上旌旗烟雾重,树头初日出云红。

一溪鸥散桃花雨,两岸莺啼杨柳风。

边塞鼓鞞终日振,乡关道路几时通。

江南春色浑依旧,桑柘青青门巷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独酌

曙雨改馀春,新流注深谷。

幽居绝世氛,微月淡丛竹。

曲蘖非素耽,聊从写情曲。

吹万等劳生,胡能竞奔触。

形式: 古风

养疾

怀疴卧宵雨,晓雷震南隅。

养疾向微愈,食息稍自如。

开颜盼林木,草莽未剪除。

整书避础润,新水盈川渠。

天云复西行,阴翳交庭芜。

感幻慕轻逸,澄神以凝虚。

杜权发几踵,慎损良非愚。

敛视涤尘滓,轗轲安足拘。

冬风何凝寒,向晦复淹疾。

叶落群林鸣,百草悴丛苾。

寒谷回微阳,流云澹孤逸。

事药偶就火,亲书犹抱膝。

窗帷暖气舒,然灯月初出。

竭涧无晨冰,繁霜熟园橘。

天壤曷有瘳,气机畴与逸。

渊默养太冲,何必怀方术。

沐发不整冠,寒飙吹薄帷。

颐疾觉带缓,编简生尘姿。

妍芳悴薮泽,蓬蔓馀春菲。

露下空阶明,栖鸟巢故枝。

浮生等大患,药石岂吾资。

但愧壶丘子,荣悴何足悲。

濯足山涧中,杖策暝乃还。

寒蜩鸣疏树,落日下西山。

灌园露已湿,倦息衡门间。

墟里或过问,跬步愧益艰。

窭空非苦疾,鹑衣畏祁寒。

宁贻启期诮,齿落无衰颜。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