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草色犹能白变青,怪渠妍丑一毫争。
自缘谋国无长策,枉使毛生受恶名。
这首诗名为《昭君二首(其二)》,作者是元代诗人尹廷高。诗中以草色的变化为引子,形象地表达了对某些人过分关注外在容貌或琐事的批评。"草色犹能白变青"暗示了世间万物变化自然,而"怪渠妍丑一毫争"则批评人们过于在意美丑的细微差别。接下来,诗人指出这些人的过错在于"谋国无长策",缺乏长远的治国之计,导致自己和他人蒙受不好的名声,如毛生之名被误用。整体来看,此诗寓言深刻,批评了社会上只看表面、不务实际的现象。
不详
廷高,别号六峰。其父竹坡,当宋季以能诗称。仲明遭乱转徙,宋亡二十年,始归故乡。尝掌教于永嘉,秩满至京,谢病归。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续稿》。自题其卷首云:「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游湖海,作诗凡千馀首。丙子,家燬于寇,遗编散落,无一存者。仅忆《秋日寄僧》一联曰:『白蘋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先业无传,雅道几废,不肖孤之罪也。」观此,则仲明诗学,有自来矣
元公当日好机锋,问倒眉山犊眼翁。
玉带围腰谁缚汝,一场公案笑谈中。
金甲红旗已瞰江,车船三绕势俄张。
立功反出毛锥子,愧死酒中刘四厢。
二十年前此战场,隔溪野燐尚凄凉。
儿童生长他山久,却把家乡作客乡。
谁识当年老令威,去家千载尚知归。
交游散尽邻人少,只有诸峰绕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