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彬白云山房手卷

高彬昔年喜学武,七尺长躯力如虎。

往昔追强过营门,日来从戎事藩府。

锦袍白马金连钱,骑将校猎城南边。

鼻头火发不知热,耳后风生犹著鞭。

秦楚山川岁华改,万人零落惟彬在。

腰间不插黄金符,却向词林学文彩。

白云远在藩府阴,彬驰匹马恣幽寻。

秦台古树挂秋色,远涧流泉清客心。

娱游日夕欢不足,更傍山腰结茅屋。

多种琅玕引凤凰,大开门径邀麋鹿。

雨龙归洞白云间,叆叇绵联窗户间。

月映馀辉长不夜,云拖晻霭似巫山。

山中白云如白石,高彬与云同枕席。

云来万树似开花,云去千岩同一色。

何年作客帝王州,却按新图忆旧游。

红树不知淮水晚,白云遥认故山秋。

故山白云长自好,且莫看云被山恼。

他年谢病解朝衣,我亦从君拾瑶草。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高彬的古代武将,其年轻时喜好习武,身强力壮,曾参与军旅生活,后转而投身文墨。诗中通过生动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高彬从戎到辞官归隐的心路历程。

首段描述了高彬昔日的勇猛形象,他身着锦袍白马,骑马狩猎,即使面对酷热与疾风也毫不退缩。接着,诗人以“秦楚山川岁华改”一句,巧妙地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高彬作为昔日的英雄,如今独自一人,见证了历史的更迭。

随后,诗篇转向高彬归隐后的田园生活。他放弃了权力与地位,选择在白云山房中潜心读书,与自然为伴。山中的白云如同白石,与高彬一同枕卧,象征着他的心灵得到了宁静与自由。诗中通过“云来万树似开花,云去千岩同一色”的描绘,展现了高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最后,诗人以高彬的回忆和憧憬结束全诗。他虽身处帝王之都,但内心向往的是山林间的闲适生活。诗中通过“红树不知淮水晚,白云遥认故山秋”两句,表达了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归隐生活的期待。同时,诗人也劝告高彬不要因外界的诱惑而烦恼,应珍惜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高彬不同阶段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从英勇到归隐的人生转变,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772)

孙蕡(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会乡友

京城客至沽新酒,旅邸萧条百无有。

秦淮钓得槎头鳊,旋学吴中脍鱼手。

此时怀抱同君开,况有同门故旧来。

醉里时忘蒋陵道,梦中犹记越王台。

形式: 古风

送张仲庸归陕西

虹亭腊月天欲雪,洪州旅客归心折。

秦关远在黄河西,行李萧萧待明发。

忆昔长安全盛年,君骑白马锦鞍鞯。

五陵花月映红袖,京兆春风摇玉鞭。

年光去去如流水,华发栖迟簿书底。

却随征雁向南云,三载离家数千里。

浮云往事复谁论,近喜天书出午门。

垂帘事简得休暇,归访商颜山下村。

归歧送君饮君酒,五女峰头握君手,壮君行色百无有。

明年二月君到家,寄声为道平安否。

形式: 古风

异橘图

宪郎高隐林泉日,种得江南几株橘。

春日荧荧吐瑞花,秋风磊磊悬嘉实。

去年起作京华游,台端六月如九月。

乌啼翠柏玉柯冷,鹤唳璧山琪树秋。

归来风景慰吟目,依旧繁阴盖书屋。

万颗重垂丹井黄,千头再结龙洲绿。

绿映红稀压四邻,洞庭隐映波粼粼。

羲之帖就霜凝笔,巴叟棋敲香满身。

广文有才过屈宋,解撰王孙楚声颂。

烦君采摘笼白鹅,载酒谈玄作清供。

形式: 古风

桑梓图为左布政徐本赋

君侯早岁逢间关,声名出镇三楚间。

江湘霖雨起诸葛,环堵苍生思谢安。

忧时两鬓飒犹绿,捧日孤衷明独丹。

笑挥霜箑向戎垒,倒挽银汉清八寰。

功成入奏麒麟殿,中外好官扬历遍。

才华已羡冠西曹,丰采还来照方面。

荔枝香凝粉署戟,桄榔影入薇垣甸。

凭高作赋羡才华,拄笏看山忆乡县。

乡县迢迢路几千,齐安远在长江边。

石牛青嶂接巴蜀,螺湖绿水通湘沅。

鸥飞竹楼笑傲吏,鹤过赤壁怀诗仙。

回廊忽披生色画,一幅鹅湖万金价。

书屋斜连洛浦阴,渔船暝泊临皋下。

天低故垄锁松柏,秋入平田熟禾稼。

征帆去住却无情,王事鞅掌何由暇。

皇恩诏锡许归荣,稚子牵衣父老迎。

更植社莲招惠远,添栽径菊学渊明。

香醪再泼新醅白,断绮重寻旧谱声。

匡济老臣心未减,却从江国望神京。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