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公挽诗

横戈壮往毙蛮酋,见说文儒武更优。

大节能全昔岭上,忠魂常绕浣花头。

天恩叠沛簪缨续,史笔详书汗简留。

良牧功勋难再睹,祗馀姓字永千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挽诗《常公挽诗》由清代诗人张廷梅所作,通过对逝者常公的追忆与赞颂,展现了其英勇与文武兼备的特质,以及对国家与民族忠诚不渝的精神。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既体现了对常公生前功绩的肯定,也表达了对其逝世后永恒纪念的深情。

首联“横戈壮往毙蛮酋,见说文儒武更优”,开篇即以“横戈”、“壮往”描绘出常公英勇无畏的形象,面对敌人的“毙蛮酋”(击溃敌人)之举,彰显其勇猛之气。同时,“文儒武更优”则点明常公不仅在武力上有卓越表现,文才亦出众,展现出其全面的人才特质。

颔联“大节能全昔岭上,忠魂常绕浣花头”,进一步赞扬常公的大节与忠诚。在“昔岭上”(指过去的山岭,暗喻战场),他能够保全大局,显示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忠魂常绕浣花头”则以“忠魂”象征其忠诚不渝的精神,即使离世,其精神仍如浣花溪畔的流水般长流不息。

颈联“天恩叠沛簪缨续,史笔详书汗简留”,表达了对常公受到朝廷恩赐与历史记载的肯定。天恩的不断赐予,象征着国家对常公功绩的认可;而“史笔详书汗简留”则意味着其事迹将被详细记录于史册,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尾联“良牧功勋难再睹,祗馀姓字永千秋”,总结常公的功勋难以复制,其名字将永远流传。这里“良牧”比喻常公治理有方,深得民心,其功勋虽已不可见,但其姓名与事迹将永载史册,为后世所铭记。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与深情的抒发,不仅展现了常公的英雄形象与高尚品质,也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崇高敬意。

收录诗词(1)

张廷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奉题赠中宪大夫四川崇庆州牧常君殉难纪略后

长白之山何灵长,磅礴郁积坤维张。

蔚为哲人应国运,久与青史争辉光。

其中常公更杰出,实亶灵秀摛文章。

受天者多积者厚,忠诚贯日垂寒芒。

西酋内叛连外寇,如兽困斗寒灰扬。

大军从天初未下,据守犹赖川兵彊。

重关自闭蜀道磴,转输宁效乌巢粮。

公当度支给军饷,枝兵昔岭勤持防。

蜂嚣蚁聚忽蹂躏,只手莫挽颓波狂。

公曰义在何所避,一呼奋臂横衣当。

风雷咤叱出众力,手刃不数魔头僵。

酋师肆毒交石矢,袒背谁辨尉迟创。

稽首北面再拜绝,臣节已尽无他肠。

一军感激少生气,官许殉国民知方。

沙虫猿鹤与同化,正气千尺排天阊。

覆军偾事古所戒,要与文职无相伤。

守土之臣死所死,昔训若鉴明且彰。

卞袁遗事昭简册,张许精爽留睢阳。

常公忠烈与之并,英风毅气无低昂。

天子褒嘉慰忠节,祀祠敕建浣花旁。

西充惠爱千载遗,立像歌哭崇祠堂。

他年桂旗下风雨,万灵奔走驰车骧。

峨眉云高接瀚海,清节两地悬秋霜。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读四川崇庆牧辽东常君殉难行状五言古体四十韵

学深任气数,性定无存亡。

我观天下事,管窥庸足量。

辽东有国士,理斋厥名常。

毋谓当代人,与古难颉颃。

弱冠迈庠序,三十成文章。

拾芥掇科第,匪夸名氏扬。

将以经术身,展布于庙廊。

谒选授西充,西充蜀道长。

山环复水阻,积敝嗟荒凉。

君为振风俗,纲目间大纲。

董课警戏游,建庙崇蒸尝。

公馀申教令,士民初有方。

烽烟起番部,逆酋恣披猖。

羽檄从令署,支放千军粮。

束装隶营幕,三年食未遑。

名迁崇庆牧,身踞西岭冈。

贼掠木果木,劫夺倾稻粱。

懦夫心胆裂,壮士空踉跄。

君挥使各去,有我独身当。

大呼震林谷,奋臂施干将。

可怜书生手,刃贼如刲羊。

叠击八九首,连被十数创。

屹然犹骂贼,贼势怒益张。

一旦申大义,义气何堂堂。

当事奇伟烈,胪迹陈未央。

监司恤其躬,成均荫乃郎。

祠祀入昭忠,于焉报馨香。

此事越四载,迢遥隔远疆。

愧我暗时务,谁与潜德彰。

张侯武功宿,馀不来树棠。

邀予课令子,日久形迹忘。

著作从我读,灯窗披琳琅。

忽地得君状,英风疑飘飏。

君效明遇吉,我拟汉子房。

状貌尽儒官,劲勇淩秋霜。

虽然事迹异,气局无参商。

悬知大丈夫,百鍊益坚钢。

得力性学功,生死两不忙。

临风一凭吊,诗成涕泗滂。

今朝见实录,乃叹史笔良。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哀崇庆常牧殉节诗

一死真慷慨,英魂逆竖惊。

常山舌堪断,宋瑞面如生。

鹤税辽阳驾,歌招楚些声。

儒林谁得似,麟阁蚤垂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崇庆州牧加赠中宪大夫常公殉节诗

血染征袍赤,戈挥午日低。

芳名标汗简,大节重璇题。

华表应归鹤,雄关想听鼙。

两川遗老在,泪堕浣花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