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李太白感秋

秋风从西来,敲我庭下竹。

夜凉月窥樽,清光如可掬。

风月岂故人,万里慰愁独。

披衣从之游,更欲邀共宿。

泠然洗我心,耿耿安用卜。

三十八年非,庶以不远复。

俯仰天地间,平生皆可覆。

一醉梦还家,黄粱犹未熟。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纲所作的《次韵和李太白感秋》。诗中描绘了秋风、月色、竹林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幽静的氛围。诗人通过与自然界的互动,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首句“秋风从西来,敲我庭下竹”描绘了秋风自西而至,轻轻敲击着庭院中的竹子,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接着,“夜凉月窥樽,清光如可掬”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清凉,月亮仿佛窥视着酒樽,清辉如同可以捧在手心,形象地表现了月光的皎洁与柔和。

“风月岂故人,万里慰愁独”两句,诗人将风月视为慰藉孤独的故人,即使相隔万里,也能给予心灵上的慰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厚情感以及在孤独时刻寻求心灵寄托的愿望。

“披衣从之游,更欲邀共宿”表明诗人愿意跟随风月一同游历,甚至希望邀请它们共宿,进一步深化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泠然洗我心,耿耿安用卜”中,“泠然”形容风月的清爽,仿佛能洗净诗人的心灵,使其心境澄明。“耿耿”则指心中的忧虑或不安,诗人认为在风月的陪伴下,这些忧虑自然会消散,无需再进行占卜以求解答。

“三十八年非,庶以不远复”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虽然经历了三十八年的岁月,但仍然希望能够回到过去,重获新生。

“俯仰天地间,平生皆可覆”则是对人生短暂的感叹,无论是在广阔天地之间还是平凡生活中,一切都可以被包容和覆盖。

最后,“一醉梦还家,黄粱犹未熟”以梦中归家的场景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回归内心深处的家园,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自我关系的深入思考,以及在孤独与忧愁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

收录诗词(1653)

李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字:伯纪
  • 号:梁溪先生
  • 生卒年:1083年-1140年2月5日

相关古诗词

秋暑戏题

少昊行秋尚炽然,祝融何事苦侵权。

欲呼屏翳来清道,却恨羲和懒著鞭。

盐米相仍无日了,图书拨置且閒眠。

个中自有清凉地,不在中间及两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七月二十四日泛舟

秋暑殊未已,泛舟成胜游。

日斜云影乱,风迥水光浮。

鹭起暮山碧,蝉吟高木幽。

销愁图一醉,醉眼更多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志宏秋晓见示古风二首(其一)

庭户晓萧骚,寒声起疏苇。

凄然惊客梦,秋色浩如水。

南方苦炎热,羁旅困泥滓。

及兹风露凉,又复悲宋子。

散策东篱下,佳菊有新蕊。

美人渺何在,明月共千里。

缁尘敝紫貂,锦字寄黄耳。

欲赋秋风辞,烟云愁落纸。

形式: 古风

次韵志宏秋晓见示古风二首(其二)

苦热喜新凉,萧萧响黄苇。

雨馀山吐辉,沙没溪涨水。

天高气澄明,太清无秽滓。

泠然欲御风,一访赤城子。

笑读香霞篇,时餐金蛾蕊。

逝将游蓬瀛,弱水三万里。

咄嗟无羽翰,相望徒劳耳。

不如且赋诗,蛇蚓动盈纸。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