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杂题十四首(其十一)

倒影低衔野水清,每缘芳树结遥情。

鹤声为报霜华晚,山寺焚香待月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

首句“倒影低衔野水清”,描绘了水面倒映着天空或远处景物的景象,仿佛是大地与天空的连接,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低衔”二字生动地表现了倒影贴近水面的状态,而“野水清”则强调了水体的清澈与广阔,暗示了环境的自然与原始。

次句“每缘芳树结遥情”,转而聚焦于树木,通过“芳树”这一意象,不仅指出了树木的美丽与香气,更蕴含了诗人对远方情感的寄托。这里的“结遥情”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对远方或某种理想状态的向往和思念,使得整个画面不仅局限于眼前的景致,还延伸到了更广阔的思绪空间。

第三句“鹤声为报霜华晚”,引入了鹤的鸣叫,这一细节增添了诗作的生动性和自然界的活力。鹤声在霜华未尽的清晨或傍晚响起,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敏感捕捉,也象征着自然界中生命的节奏与韵律。通过“为报霜华晚”这一表达,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现象与情感体验相融合,使得诗歌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寓意。

最后一句“山寺焚香待月明”,将视角转向了山中的寺庙,通过“焚香”这一传统仪式,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在等待月明的过程中,诗人或许在思考人生、宇宙的奥秘,或是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解脱。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具体的场景,还蕴含了对精神层面追求的渴望,使整首诗在自然景观的描绘之外,又添上了哲学与宗教的思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探索。

收录诗词(1566)

曹家达(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梅花杂题十四首(其十二)

小庭新月报更迟,粉蝶和烟抱亚枝。

正是江南好春节,昔耶花落雨晴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梅花杂题十四首(其十三)

杈枒老树出垣墙,零落垣衣锁暗香。

夜静谁家倚孤笛,茜纱窗外月如霜。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梅花杂题十四首(其十四)

铅华沉照咏花人,疏影依稀为写真。

冰雪不曾销艳骨,画梁夜夜起歌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拳石梅花篇

昔闻娲皇石补天,一拳堕落东海边。

不如几千万劫啮冰雪,人间才结梅花缘。

傲骨荦确不可贬,冻云野鹤翔其巅。

三生以上难纪极,伐毛洗髓称癯仙。

霜清月落寡侪偶,冷香夜夜生春烟。

泊然天与木石性,米颠逋老相忘年。

孤山距此三百里,故人招我梅花篇。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