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其九)

日暮沧江驻客舟,眼前境界起诗愁。

沿山几处人烟僻,摘粟收麻到白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傍晚时分,我在沧江边停泊小舟
眼前的景象触发了我无尽的诗情哀愁

注释

日暮:傍晚。
沧江:深青色的江水。
驻:停留。
客舟:客船。
境界:景色。
诗愁:诗人的忧思或愁绪。
沿山:沿着山路。
几处:几个地方。
人烟僻:人烟稀少,偏僻。
摘粟:采摘粟米(一种谷物)。
收麻:收割麻纤维。
到白头:直到头发变白。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乘坐小舟,行驶于沧江之上,心中涌动着一股诗意的愁绪。诗中的“日暮沧江驻客舟”直接把读者带到了那宁静而又略显孤寂的水面上,时间选择在黄昏,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感。

接下来的“眼前境界起诗愁”,则是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因为眼前的景色激发了他内心深处的忧愁,这种忧愁与其它诗人寻求豪放或超脱世俗的情绪不同,更多了一份平和而淡远的生活体验。

“沿山几处人烟僻”一句,描写了江边山麓间的人家零星而稀少,这种景象不仅映射出诗人所处时代的宁静与孤独,也反衬出了他个人情感上的淡泊和超脱。

最后“摘粟收麻到白头”则是对生活的一种深刻体验。粟、麻都是古代农作物,这里用来比喻诗人一生的辛勤劳作,直至白发老来的岁月。这不仅显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的顺应,更透露出一种生命历程中的沉淀与成熟。

整首诗通过对沧江黄昏景色的描绘,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淡泊明志的高远情怀。

收录诗词(289)

汪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   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 字:叔耕
  • 号:柳塘
  •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55~1227

相关古诗词

九月十六日出郡登舟如钱塘十七日舟中杂兴(其三)

天地穷时事不穷,最伤心处是凉风。

少年每下悲秋泪,投老情知泪亦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八月十一夜作文起夜兴

点墨挥毫势始停,起来耳目共时醒。

一窗月色元无响,四壁虫声不见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八月间书案假寐戏作

四海春风曲肱里,出入鼻端云一缕。

不知案上清露珠,漏泄傅岩梦中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麌]韵

三月十九日过松江五绝(其四)

薰风吹梦听新蝉,又向长桥舣钓船。

好剪吴松半江水,袖归三十六峰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