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寒夜》由金代诗人刘仲尹所作,描绘了冬夜的静谧与寒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漏声穿竹夜霜清”,以“漏声”象征时间的流逝,竹林中传来清冷的滴答声,夜晚的霜气更添了几分寒意。这一句不仅勾勒出环境的寂静与清冷,也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为全诗营造了一种深沉而略带孤独的氛围。
次句“尽著功夫伴短檠”,“短檠”指的是简陋的油灯,此处借以形容寒夜中的灯光微弱,但诗人却将自己全部的心力投入其中,与这盏微光相伴。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即使在艰苦环境下,仍能保持专注与坚持的精神状态。
第三句“睡足梅花半梢月”,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在月色半掩的夜晚,诗人仿佛在梦中醒来,发现窗外的梅花已悄然绽放,月光洒在花上,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这里的“睡足”既指身体的休息,也暗含心灵的宁静与满足,与梅花的开放相呼应,寓意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最后一句“虚徐老鼻学香生”,“虚徐”形容动作的缓慢而从容,“老鼻”可能是指诗人年长后的沉稳与智慧。此句通过描述诗人模仿梅花散发香气的过程,隐喻了他内心的淡泊与高洁,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悟和追求。
整体而言,《寒夜》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