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过尽顽疆乱石堆,绣山一穴忽天开。
明知不是秦人洞,容得渔舟日往事。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查慎行游历绣山时的所见所感。首句"过尽顽疆乱石堆",形象地写出在艰难险阻中穿行的情景,顽疆乱石象征着旅途中的困苦和崎岖。接着的"绣山一穴忽天开",则以夸张的手法描绘出眼前豁然开朗的景象,仿佛在群山之中发现了一个明亮的洞口,给人以惊喜。
"明知不是秦人洞",诗人借用了"秦人洞"的典故,暗示此处并非古代传说中的神秘之地,而是现实中的一处山水奇观。然而,即使如此,"容得渔舟日往事",诗人仍欣赏这处景色的宁静与历史感,想象着过往渔舟在此停泊,增添了岁月流转的意蕴。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绣山岩的自然景观和历史联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叹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展现了清代文人墨客游历山水时的审美情趣和哲思。
不详
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胜国巡游地,孤城有废宫。
周垣春草外,园殿夕阳下。
狐搰沙翻雪,鸱蹲树啸风。
唯馀旧村落,鸡犬似新丰。
雾隐前山烧,林开小市灯。
软沙平受月,春水细流冰。
远望穷高下,孤怀感废兴。
白头遗老在,指点十三陵。
龙潜海角恐惊天,暂且偷闲跃在渊;
等待风云齐聚会,飞腾六合定乾坤。
迷途既返速加鞭,振起雄心赶向前。
尽把凡情丢却去,方能直上九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