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应曲.怀故居二首(其二)

亭柳。亭柳。昔日青青在否?柔丝别绪怜生。

弱絮漫空怨卿。卿怨。卿怨。残月晓风谁管?

形式: 词牌: 古调笑

鉴赏

这首《转应曲·怀故居二首(其二)》由清代诗人范贞仪所作,通过对亭柳的描绘,表达了对往昔故居的深深怀念之情。

“亭柳。亭柳。” 开篇以两个“亭柳”起笔,强调了主题对象——亭旁的柳树。柳树自古以来就是离别与思念的象征,此处通过“亭柳”的反复提及,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物是人非的氛围。

“昔日青青在否?” 一句直接抛出了疑问,将读者带入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之中。青青之柳,代表了青春、生机与希望,而“在否”二字则暗示了对这些美好事物是否依旧存在的不确定感。

“柔丝别绪怜生。” 描述了柳树的柔韧与细腻,仿佛蕴含着离别的思绪和情感。这里的“怜生”不仅指柳树对生命的眷恋,也暗含了诗人对过往生活的深情回忆和对离别之痛的深切体悟。

“弱絮漫空怨卿。” “弱絮”指的是柳絮,随风飘散,象征着轻盈而又脆弱的爱情或友情。这句诗通过“怨卿”表达了对某人的思念与责怪,或许是对已逝去的美好时光的遗憾,也可能是对某人未能珍惜过往情感的感慨。

“卿怨。卿怨。” 这两句重复“卿怨”,强化了对某人的思念与不满,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使得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饱满和复杂。

“残月晓风谁管?” 最后一句以“残月晓风”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凄凉、孤独的氛围,将个人的情感置于更广阔的自然景象中,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谁管”二字则表达了对命运无常、无法控制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不可挽回的哀叹。

综上所述,《转应曲·怀故居二首(其二)》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故居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44)

范贞仪(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四姑偶得归宁,又急告别,作此寄恨

暂得归来,无言清泪频频堕。残妆界破。

说着如何过。且再迟迟,莫畏更楼锁。须知么。

霜摧雪裹。惟有君和我。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送别衡阳夫人

草绿西园,啼莺留得神仙住。挪花搓絮。

同把春光度。忽赋归与,蓦起愁千缕。斜阳暮。

凄凄烟树。遮断孤帆处。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别四姑后作

遂去匆匆,无言相觑难为别。芙蓉清绝。

江上霜如雪。绣谱床空,留得楼头月。依前缺。

再圆时节。恨共嫦娥说。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月夜哭如山妹

娇小香闺,墨花同染遥山翠。于归犹记。

泣别吴江汭。闻说今秋,玉碎花残矣。如山妹。

月明似水。环佩归来未?

形式: 词牌: 点绛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