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繗所作的《送别三首(其二)》。诗中以送别为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出处有时节,行藏无定期”,点明了人生的不确定性,无论是开始还是结束,都有其特定的时间节点;而个人的选择与行动,则不受时间限制,充满了变数。这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蕴含着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接纳。
接着,“游踪何落落,归路莫迟迟”两句,描绘了离别的情景。游历的足迹散落四方,归途却显得漫长而难以把握,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担忧。其中,“落落”形容足迹稀疏,暗示离别的孤独感;“迟迟”则强调归途的漫长,反映了对友人离去后时光流逝的无奈。
“璞玉还堪琢,骊珠不可遗”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友情比作珍贵的玉石和珍珠,强调了友情的价值和不可轻易放弃的重要性。璞玉需要雕琢才能展现其价值,珍珠更是珍贵无比,不能轻易丢失。这不仅是对友情的赞美,也是对珍惜眼前人、把握当下情感的呼吁。
最后,“要将怀素宝,售此盛明时”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在盛世之时,能够将这份珍贵的友情作为宝贵的财富,传承下去。怀素宝,可能是指怀揣着的珍宝,这里借指友情,寓意在大好时代里,要珍惜并发扬这份深厚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送别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友情的深深眷恋,也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时代的期待,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人生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