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惭愧门诗

兰室改蓬心,旃崖变伊草。

丹青有必渝,丝皪岂常皓。

曲辕且绳直,诡木遂凋藻。

一篑或成山,百里倦中道。

隆汉乃王臣,失楚信元保。

勉矣德不孤,至言匪虚造。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鉴赏

这首诗《大惭愧门诗》是南北朝时期王融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兰室改蓬心,旃崖变伊草”以兰花的室变为蓬蒿的心,以及高崖上的旃草变为普通的野草,形象地描绘了环境变化对事物本质的影响,暗示了世事无常,物是人非的主题。

接着,“丹青有必渝,丝皪岂常皓”两句,通过颜色的变化和光泽的消逝,进一步强调了事物随着时间流逝而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的道理。

“曲辕且绳直,诡木遂凋藻”则以弯曲的车辕需要绳子来保持其直,以及奇异的树木最终会凋零,说明了外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同时也暗含了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一篑或成山,百里倦中道”通过小土堆可以堆积成高山,以及长途跋涉者在半途感到疲惫,表达了积累与坚持的力量,以及追求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最后,“隆汉乃王臣,失楚信元保”以历史上的隆汉(东汉)时期的王臣,与楚国的信元保(楚国的忠臣)为例,强调了忠诚与责任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之间的联系。

“勉矣德不孤,至言匪虚造”则是对前文的总结,鼓励人们坚守道德,因为真正的道德不会孤单,至理名言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深刻的洞察和实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探讨了人生、道德、责任等主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对宇宙人生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92)

王融(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王僧达孙。博涉有文才。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竟陵王萧子良特相友好,为“西邸八友”之一。欲兴家业,上书武帝求自试,迁秘书丞。帝幸芳林园,禊宴朝臣,使融为《曲水诗序》,文藻富丽,当世称之。后子良复奉融为宁朔将军、军主。及武帝病笃,融欲矫诏立子良,事败,郁林王即位,收狱赐死。融文辞捷速,为永明体代表作家。今存《王宁朔集》辑本

  • 字:元长
  • 籍贯:南朝齐琅邪临沂
  • 生卒年:467—493

相关古诗词

努力门诗

豫北二山尚有移,河中一洲亦可为。

精诚必至霜尘下,意气所感金石离。

有子合掌修名立,时王权发美誉垂。

昔来勤心少骞堕,何不努力出忧危。

胜幡法鼓萦且击,智师道众纷以驰。

有生无我俨既列,无明有我孰能窥。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回向门诗

悠悠九土各异形,扰据四生非一情。

驱车策马殉世业,市文鬻义炫虚名。

三墨纷纠殊不会,七儒委郁曾未并。

吉凶尚忌及数术,取与离合实纵横。

朝日夕月竟何取,投岩赴火空捐生。

咄嗟失道尔回驾,沔彼流水趣东瀛。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春游回文诗

枝分柳塞北,叶暗榆关东。

垂条逐絮转,落蕊散花丛。

池莲照晓月,幔锦拂朝风。

低吹杂纶羽,薄粉艳妆红。

离情隔远道,叹结深闺中。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侍游方山应诏诗

巡躅望登年,帐饮临秋县。

日羽镜霜浔,云旗落风甸。

四瀛良在目,八宇婉如见。

小臣窃自嘉,预奉柏梁燕。

形式: 古风 押[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