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虎丘山

古士雅巾屦,具舟约芳游。

朝晴出西郭,午凉登虎丘。

松径度遥岭,历此层级修。

当时吴王剑,硎光裂岩幽。

平甸眺万顷,閒瞻烟树稠。

颇闻山僧贤,飞锡下林陬。

独遗方丈室,于焉集清流。

一簟可平生,岂惜半日留。

煮茗试泉冽,焚香延宿篝。

疏雨催晚归,溪波散浮沤。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贡奎的《登虎丘山》,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乘舟出游,登临虎丘山的景象。诗中不仅展现了自然风光的壮丽与宁静,也融入了历史遗迹的深沉与人文气息的浓厚。

首句“古士雅巾屦,具舟约芳游”,开篇即以“古士”点明人物身份,穿着雅致,准备乘舟出游,营造了一种文雅而悠然的氛围。接着,“朝晴出西郭,午凉登虎丘”,描述了出游的时间和地点,清晨阳光初照,午后微风送凉,选择在虎丘山进行游览,既体现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暗示了对历史文化的追寻。

“松径度遥岭,历此层级修”,通过描写蜿蜒的松林小径穿越连绵的山岭,以及攀登过程中所见的层层石阶,展现了登山过程的艰难与壮美。接下来,“当时吴王剑,硎光裂岩幽”,借古喻今,将目光投向了历史,提及吴王使用的宝剑,其光芒穿透幽暗的岩石,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深远。

“平甸眺万顷,闲瞻烟树稠”,站在开阔的平原上远眺,视野辽阔,烟雾缭绕的树木显得格外密集,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广阔与神秘,也寓意着人生的广阔与复杂。随后,“颇闻山僧贤,飞锡下林陬”,提到山中的僧侣,贤德高洁,他们或许正从林间小径缓缓走来,为这次游历增添了一份禅意与宁静。

“独遗方丈室,于焉集清流”,诗人想象着山中有一座方丈大小的禅房,聚集着清澈的流水,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洗涤。最后,“一簟可平生,岂惜半日留”,表达了即使只有一张竹席,也能度过一生,不吝惜在这半日的停留中寻找心灵的寄托。

“煮茗试泉冽,焚香延宿篝”,在山中煮茶品尝清冽的泉水,焚香迎接夜晚的篝火,是文人雅士追求的精神生活。而“疏雨催晚归,溪波散浮沤”,则以轻柔的雨声催促着归途,溪水波纹散去浮沫,仿佛一切美好都即将结束,但心中却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人文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活真谛的探寻与追求。

收录诗词(155)

贡奎(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河上阻风次韵袁伯长

奔河逆牵舟,北风忽中阻。

篙师勇支撑,腾跃势如舞。

尘沙晦高旻,泥水污后土。

雹飞起潜蛟,树拔乱惊羽。

须臾西日霁,云端散红缕。

维此造化工,而我获窥睹。

故人适同怀,破险出奇语。

明朝稳张帆,万里端自许。

形式: 古风

贯州

扁舟放河流,骤暑消雨馀。

既忻归计谐,矧与佳士俱。

云雾重回首,葱茏郁瑶居。

微波散碧縠,簸荡明月珠。

风急帆满张,猎猎病股舒。

亚树花换叶,离巢燕将雏。

眷彼别时语,不知今何如?

简书岂足畏,青山念吾庐。

勿谓道路遥,坐觉山川驱。

华樽方自持,相思少欢娱。

缄情何以写,揽情起踟蹰。

形式: 古风

送九万兄之乐清主簿

宿云澹朝暾,春风散轻寒。

振衣既行迈,惨别情所难。

王事劳蹇蹇,征车戒桓桓。

孰云枳棘微,蔚此五采翰。

海县还靡俗,涛江激回澜。

道路岂不遥,怀居诚匪安。

勖哉西都秩,愿言继弹冠。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送俞元明之官仙居县

赤城离东南,苍岩间石扉。

灵槎截尘界,晓日明烟霏。

古称神仙居,欲往事已非。

林树藏野县,空街行迹稀。

之子万里役,黄尘手频挥。

辛苦事科举,一笑辞布衣。

我公得兹地,扁舟惬南归。

讼简民俗淳,官清吏仍饥。

荒庭齧瘦马,钩帘燕交飞。

健笔凌青云,江梅素英蜚。

性静恒自安,謲辞速群讥。

士生亦乐乐,矧以友道微。

持樽赠远别,矢心谅无违。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