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作时七十八

老觉冬衣重,慵便春服轻。

衰翁脚力弱,拄杖乃能行。

八秩今时少,何人福寿并。

仰惟文与吕,盛德两耆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总是觉得冬天的衣服穿起来沉重,春天的衣服则显得轻松。
年迈体弱的老人,行走都需依赖拐杖。
如今八十岁的人已经不多见,谁又能拥有如此长久的福寿呢?
我们仰望文与吕两位,他们是德高望重的长者。

注释

老觉:总是感觉。
冬衣:冬天的衣服。
重:沉重。
慵:懒散。
春服:春天的衣服。
轻:轻松。
衰翁:年迈的老人。
脚力:体力。
弱:虚弱。
拄杖:依赖拐杖。
乃:才。
能:能够。
行:行走。
八秩:八十岁。
今时:现在。
少:稀少。
何人:谁。
福寿:福气和寿命。
并:同时拥有。
文与吕:指代两位有德行且年长的人物(具体人物未知,可能是历史上或文学中的典型长者)。
盛德:高尚的品德。
两耆英:两位德高望重的杰出人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在立春之际所作,表达了他对年老体衰的感受以及对长寿和美德的感慨。首句“老觉冬衣重”描绘了随着年龄增长,身体逐渐衰弱,连穿衣服都觉得沉重;“慵便春服轻”则暗示春天的到来也无法带来往日的活力,轻便的春装穿在身上也显得无力。接下来,“衰翁脚力弱,拄杖乃能行”直接描述了行走困难,需要依赖拐杖的情景。

诗人以“八秩今时少”感慨自己已年届八十,这样的高龄在当时是不多见的,感叹人生短暂,健康不再。“何人福寿并”表达出对同辈中能有同样长寿且福气的人的羡慕。最后两句“仰惟文与吕,盛德两耆英”,诗人将自己与历史上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文与吕(具体指哪两位历史人物未明,可能是文天祥和吕祖谦等)相提并论,表达了对自己高尚品德的期许,同时也流露出对前辈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个人生活细节展现了岁月沧桑和个人境遇,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和对长寿与美德的追求。

收录诗词(896)

姜特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生年不详,卒于宋光宗绍熙中。以父恩补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迁福建兵马副都监;擒海贼姜大獠。赵汝愚荐于朝,召见,献诗百篇。除阁门舍人,充太子宫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阁门事。恃恩纵恣,遂夺职。帝颇念旧,复除浙东马步军副总管。宁宗时,官终庆远军节度使。特立工于诗,意境超旷。作有《梅山稿》六卷,续稿十五卷,《直斋书录解题》行于世

  • 字:邦杰
  • 籍贯:浙江丽水

相关古诗词

仰和令制腊中三白

六花纷委地,随物赋圆方。

未戒土牛候,先呈玉马祥。

月孤难耀彩,句妙与争光。

不独誇三白,深宜熟五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再和

合居琐闼荫庭槐,底事康衢走俗埃。

莫买渔舟便归去,好提鸿笔记方来。

湖山剩有诗神助,事业宁须官鬼催。

知道经纶未施用,出屯行矣扫云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再悼邦节弟

满腹书何用,谋身事竟非。

中堂亲尚在,私室子畴依。

人去惊沤没,秋来愁雁飞。

它时风雨夕,相忆泪沾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刘元亨挽章

举世无非逐臭夫,卜邻幸喜得文儒。

堵居原宪贫而乐,瓢饮颜回退若愚。

粗有田园供菽水,更无酒肉混庖厨。

古来隐士无过此,叹息吾今德已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