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望海山

暮山青尚浅,晓山如黛染。

开窗望海山,天清雾方敛。

向来六月中,黑云齐如截。

苍龙下曳尾,卷雨洒炎热。

造物信老手,忽作万里秋。

刻削此孤峭,巉然消客愁。

岂无一布帆,寄我浩荡意。

会当驾长风,清啸遗世事。

形式: 古风

翻译

傍晚的山色还很淡,清晨的山峦像黛色画卷。
打开窗户远眺海上的山峦,天空清澈,雾气开始消散。
一直以来,六月的天空乌云密布,整齐如割。
苍龙般的云彩拖着长长的尾巴,卷起雨水,驱散炎热。
大自然仿佛是一位熟练的老手,忽然间展现出万里秋色。
这孤峭的景色被精心雕琢,让游子的忧愁顿时消散。
难道没有一片帆船,能承载我辽阔的心意?
我将乘风破浪,只留下清啸,抛却世间纷扰。

注释

暮山:傍晚的山。
尚浅:还很淡。
晓山:清晨的山峦。
如黛染:像黛色画卷。
天清:天空清澈。
雾方敛:雾气开始消散。
黑云齐如截:乌云密布,整齐如割。
苍龙下曳尾:云彩像苍龙拖尾。
卷雨:卷起雨水。
造物:大自然。
老手:熟练的手法。
孤峭:孤高峻峭。
消客愁:消除游子的忧愁。
一布帆:一片帆船。
浩荡意:辽阔的心意。
会当:定要。
驾长风:乘风破浪。
清啸:清脆的啸声。
遗世事:抛却世间纷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早晨海边山景的清新与壮丽,以及诗人的情感变化。首句“暮山青尚浅,晓山如黛染”以对比手法,展现出晓山颜色的深浅变化,如同女子黛眉轻染,富有诗意。接着,“开窗望海山,天清雾方敛”,诗人打开窗户,欣赏到海山在清晨薄雾中的朦胧美,空气清新,雾气渐散。

进入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笔锋一转,描述了夏日雷雨的景象:“向来六月中,黑云齐如截。苍龙下曳尾,卷雨洒炎热。”这里运用了龙的形象,比喻乌云翻滚,仿佛巨龙翻腾,带来了一场及时的雨水,为炎热的夏季带来清凉。

然而,雨过天晴,诗人感慨大自然的神奇:“造物信老手,忽作万里秋。”他赞叹自然之工,说这突如其来的秋意仿佛是造物主的老练手法。接下来,“刻削此孤峭,巉然消客愁”表达了山势的峻峭和诗人内心的舒畅,似乎连孤峭的山峰也帮助消解了他的旅途疲惫和忧愁。

最后两句“岂无一布帆,寄我浩荡意。会当驾长风,清啸遗世事”则透露出诗人想要乘风破浪、超脱世俗的心志,表达出一种豪迈的胸怀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晓望海山》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面对生活起伏时的豁达与追求。

收录诗词(9386)

陆游(宋)

成就

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经历

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

  • 字:务观
  • 号:放翁
  •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 生卒年:1125—1210

相关古诗词

柴怀叔殿院世綵堂

卷服貂冠世间有,荣悴纷纷翻覆手。

不如御史老莱衣,世綵堂中奉春酒。

北斗为觞山作豆,凤竹鸾丝太中寿。

今年宗祀降恩纶,太中拜前公拜后。

呜呼人谁无父母,盛事有及公家否。

万钟苦晚三釜薄,人生此恨十八九。

我欲杀青书孝友,愧非太史马牛走。

圣朝若遣采诗官,尚可为公图不朽。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栽牡丹

携锄庭下斸苍苔,墨紫鞓红手自栽。

老子龙钟逾八十,死前犹见几回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桐江行

我来桐江今几时,面骨峥嵘鬓如雪。

怒嗔不复有端绪,谗谤何曾容辨说。

十年山栖却火食,酿桂餐芝自芳洁。

作官一饱仰红腐,坐对盘飧常呕噎。

雪晴宿戒南山游,剩要赋咏临清流。

将行复辍却退坐,台符吏牍令人愁。

胸中崔嵬向谁吐,独立凭高时自语。

文章当以气为主,无怪今人不如古。

形式: 古风

桐江哲上人以端砚遗子聿才寸馀而质甚奇天将雨辄先流泚予为效宛陵先生体作诗一首

吾儿得岩砚,其径甫踰寸。

奇哉掌握物,乃有琮璧润。

器宝备才德,初不以形论。

汝能志山林,怀之可嘉遁。

形式: 古风